文章
主要索引標籤
誰是真正的創作者? AI產物的版權爭議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及生命教育)
24/05/2023
近來,人工智能(AI)在某些專門工作上的應用引起了不少討論,由於它可能比人類更準確和快速,它會否取代人類等問題,成為了其中一個討論焦點。
電影小組:電影類型十講 第六講:犯罪動機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及生命教育)
24/05/2023
資深影評人王礽福先生在4月份的電影小組網上講座中再次帶來一部好戲——《神探白朗:福比利大宅謀殺案》,他透過電影為大家講解第六種電影類型:犯罪動機。
電影小組:電影類型十講 第五講:超級英雄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及生命教育)
17/03/2023
「超級英雄」電影不一定是《復仇者聯盟》系列電影,按《先讓英雄救貓咪》一書所指,「超級英雄」類電影是指:「一個有超能力的人發現自己身處在平凡人的世界;那種感覺有點像是格列佛(Gulliver)發現自己被綁在小人國的沙灘上。
重新敘事,重尋生命意義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及生命教育)
27/02/2023
看到不少年輕人輕生的新聞後,與專於輔導,推動靈修和屬靈導引的彭順強博士(Daniel),[1] 談及如何幫助青少年面對生活與學業壓力或
網海漂浮指南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及生命教育)
31/01/2023
我們的生活基本上不能與網絡分離,它的即時性,傳遞資訊的迅速性,使我們獲得很多便利。有些資訊、活動、折扣甚至只可以於網上才看到、參與或獲得。所以,當我們使用它時,就要小心它的威力。能學習如何運用網絡是一種能力;如何於網上分享資訊時既懂得保獲自己亦不傷害別人,也是一種能力。
以「批判性忽略」應對資訊洪流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及生命教育)
27/01/2023
身處於真假難分的資訊洪流當中,我們的確很難辨別一些錯誤訊息和虛假陳述,而且如要逐一去辨別,亦十分費時和未必有此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