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文章

主要索引標籤

服侍少數族裔 信仰中的實踐 實踐中的信仰

黃仲賢與羅遠婷    |    明光社項目主任 | 明光社項目主任
20/03/2014

我們對少數族裔人士的認識似近還遠,在香港各區我們經常看到他們,但現實卻甚少交流。直至看到愈來愈多少數族裔人士在電視上出現時,才發現他們也與我們愈來愈近;我們可能是同學,亦是玩伴。2001年香港約有42000名南亞裔人士(印度、巴基斯坦及尼泊爾),2011年已上升一半至約63000名,佔全港人口差不多1%。

外傭、中介公司、僱主各為自利 傷害信任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
20/03/2014

香港人被形容為將外傭當作奴隸,[1] 事實上自從引入不同地區的人士作外傭開始,香港政府在政策上從未關心外傭的生活和情況,甚至經常出現中介公司「食兩家茶禮」,不論外傭或聘請外傭的家庭都賺盡,令僱傭雙方關係日趨惡劣。

助外傭融入本地 教會角色不可少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
20/03/2014

香港基督徒多有聘請外傭,但就少有提及外傭的信仰生活。有牧者提出要善待外傭;[1] 有些教會則開展了不同的外傭事工。但除了提供支援,以及在遇事時介入外,更重要的是要讓這些寄居的客旅也能融入本地的生活,減少不必要的歧視。

外傭也是我們的弟兄姊妹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
20/03/2014

一名印傭被虐打事件,引發全城甚至全球對本港外傭的關懷,以及對她們在香港生活情況的關注。根據入境處2013 年 12 月的數字顯示,已有320,988 外傭在港工作,佔香港總人口 4.5% 以上。[1] 外傭是組成香港人口的一個重要部份,不過他們究竟過著怎樣的生活?他們有甚麼需要?似乎會關心的人,少之又少。

比鄰若天涯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20/03/2014

人和人之間最遠的距離是偏見,明明彼此都在對方眼前,但比鄰若天涯。

有鄰里,有倫理

陳永浩博士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 (義務)
20/03/2014

香港,大部份人都是居住在城市裡。而我們的城市密度之高,又是全世界數一數二。我們每一天在城市裡與不同的人一同生活、學習及工作。然而,細心一想,大家卻又是無比陌生:當人人在路上都成為「低頭一族」,彼此不聞不問;又或是我們連住在隔壁的人姓甚名誰也不清楚時,我們真應該問問這樣的都市生活,其實缺少了甚麼。
 

《我是歌手》式特別分享技巧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
20/03/2014

面對全球化的電視工業,香港人開始放棄本地的免費電視節目,轉而欣賞世界各地的節目,當中又以中、台和日、韓等地的綜藝節目較為熱門。近月《我是歌手2》在香港突然爆紅起來,因為香港歌手鄧紫棋(G.E.M.)的激情演繹獲內地網民一致認同。可是,節目同時遭形容為過份誇張,而且此類「真人秀」看來有大量的造假情節。然而,我們可怎樣分辨當中的真真假假?

香港城市發展:只有城市,沒有社群?

陳永浩博士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 (義務) | 香港恒生管理學院通識教育系助理教授
20/03/2014
香港是一個不停建設的社會。我們不停重建舊區,住屋發展永不停步。可是,當我們的舊區面對重建,要急速發展時,我們的社區和社群卻也被無情改變。今回的生命倫理對談,就是以城市發展作主題,探討城市發展與倫理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