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號外》短片裡的風波——基督教與同性戀

歐陽家和、招雋寧   |   明光社項目主任
19/07/2012

崇拜講道片段,將之放上網絡,供缺席的肢體回顧,本來是一件美事。可是,近日網上一段有關牧者就同性戀的教導,卻引發各界的激辯思潮。6月中,幾位藝人突然將阡陌社區浸信會主任牧師林以諾早前一段在youtube中有關同性戀的講道,節錄於facebook和新浪微博等社交網絡,並不斷轉傳。一石激起千重浪,事件最後被推上報章,媒體加上網絡惡搞炒作,導致教內外人士也同時關注基督教對同性戀的態度立場。
 
 首輪帶頭發起的藝人,除了有早前已出櫃的黃耀明,還有被盛傳有同性戀傾向的何韻詩和填詞人黃偉文等。報章娛樂版還嫌火藥味不夠,又找來一批支持同性戀的藝人作回應。事件及後更發展為傳媒向基督徒藝人大迫供,但凡基督徒藝人出席公眾場合,均要求他們就事件回應。基督徒藝人高皓正更稱有報章扭曲他的言論,要在facebook高調澄清。

此事除了在報章的娛樂版和副刊發酵外,浪花更波及教內對同性戀議題的討論。林以諾牧師雖然在事發後先後在傳媒和電台節目中兩次向受影響的人道歉,並重申立場,卻仍然遭8個教會、基督徒團體及性工作者(娼妓)組織聯合圍剿,要求他要向「同志群體」道歉,因為牧者「故意中傷的言論,對同性戀者及行為的排斥,過份渲染,讓人產生厭惡、仇恨、偏見和歧視,即所謂恐同情緒」,並認為「林以諾牧師的言論不代表基督新教,他不能代表所有教會」。
 

親同志牧師高調炮轟

於6月底,22位來自港、日、韓、美等10個國家地區的同志教會及關注同志權益的牧師,再公開發表一封《與同性戀者同行的牧師聯署文告》,強調「同性戀不是道德問題,也不是罪」。在記者會中,更聲稱有同志在教會中出櫃後,即時被教會趕走,教牧完全不願意聆聽同性戀者的故事,令人失望,再次要求林以諾牧師道歉。是次的記者會,翌日在主流傳媒的港聞版被報道。
 
林以諾牧師和所屬的教會其後將教會的講道節錄從網站上移走,並在facebook中稱:「這事已發展到非『個人』層次,神學院、神學家和宗派領袖已責無旁貸,此時已不是閉口的時候了。」他說:「教會如何牧養同性戀者,而不是將他們拒之門外,我們確實需要再一次探討,神學家們,這是你們出來發言的時候了!」
 

事件簿

日期內容
14/6        各大報章報道黃耀明、黃偉文批評林以諾牧師有關同性戀話題的證道
14/6晚上  林以諾牧師到商台節目《光明頂》澄清並致歉
22/6      8個教會、基督徒團體及性工作者組織(娼妓)在《時代論壇》刊登聯署,要求林以諾牧師就同性戀言論道歉
25/6        22名同志教會及關注同志權益的牧者聯署文告宣稱同性戀不是罪,要求林以諾牧師就同性戀言論道歉
 

近日有關同性戀的各方討論

林以諾牧師事件引發教內就同性戀的討論非常激烈,當中涉及的議題,主要集中在4C,包括教會(Church)、法庭(Court)、學校(Classroom)和文化(Culture)四條戰線。本文嘗試以列點方式,將各種不同的觀點紛陳,當中有對有錯,有真有假,惟望各人能有屬靈的智慧,小心分辨。

1. 教會
面對同性戀者
意見一:同性戀者的處境各有不同,不能一概而論。教會宜聆聽同性戀者的需要,公平對待。5,7
意見二:惟有人認為不能有求必應,教會可讓同性戀者拒絕同性性行為,持守獨身。9
意見三:開設同性戀小組。當中有人認為即使教會不認同同性戀行為,也可開組作支援,例如為同性戀愛滋病死者在教會舉行安息禮拜。5
我們的回應:嘗試從關心同性戀者需要的角度出發,畢竟同性戀者並非滿腦子「性事」,性傾向是成聖路上掙扎的一部份,他們往往需要幫助以建立正常的同性友誼,以及面對生活上其他困難及挑戰。我們不能單單從罪的角度看待同性戀者,要暫時放下審判的錘子,以愛的角度與他們相處。

教會整體牧養
意見一:教會宜有整全性倫理教導,設計過程要有智慧,不冒犯,並關心同性戀者。5
意見二:教會應順應時代,接納同性戀。「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者昌,逆者亡」。1
我們的回應:神要求教會關愛和牧養同性戀者,幫助他們離開同性戀生活而多於指責、審判他們的同性性行為。但這不代表教會群體因此要放棄持守信仰對性倫理的要求。縱然如此,同性戀者仍然需要信徒群體的聆聽、陪伴,協助他們走成聖路。

聖經教導原則
針對同性戀是罪
意見一:同性戀是罪──因為傳統對聖經的理解是反對同性戀行為,認定上帝設立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5
意見二:同性戀不是罪──聖經沒有直接明確譴責同性戀。3
意見三:聖經沒有指明此問題的答案──因為聖經沒有任何有關同性戀慕或婚姻的正面例子。8
意見四:傾向和行為分開──同性性傾向本來未涉及罪,但同性戀涵蓋情感與行為。同性戀基本上在聖經是罪。若是同性戀只是傾向沒有行為,就不會是罪。10
我們的回應:同性戀乃是罪的扭曲下帶來的惡果。聖經明確指出同性性行為是有違神創造原意的罪。我們比較同意意見四,將同性性行為及同性性傾向分開。

基督徒身份
意見一:基督徒應以耶穌來重新定義自己,不是以性慾望來定義自己。(9)
意見二:基督徒同性戀者應以「同志」身份定位,走進教會,期望獲得了解、聆聽和對話。7
我們的回應:基督徒是以耶穌基督為主,身份亦是主的門徒。所以,在性傾向的問題上,不論是同性戀、異性戀、甚至各樣性傾向,都應以聖經整體的性倫理作為規範,最終指向為要效法和跟隨耶穌基督。

基督教性道德
意見一:一件事之所以對或不對,是否涉及道德,無關先天或後天,而是必須具體的指出這一件事到底有何不對,如何傷害自己或他人,否則就無關道德。11
意見二:踐行一男一女忠貞性倫理的基督徒,抑壓對配偶以外的人的性傾慕,是道德。9
意見三:以宗教之名扭曲和抑壓人的性傾向是不道德的。3
意見四:聖經反對同性戀的原則,不應強加在所有同性戀者身上。7
我們的回應:道德的討論涉及結果論(意見一的傷害原則)、義務論(意見二、三、四)和美德論。對應結果論,我們認為聖經的倫理更常以義務論出現:基督教群體有對應自身群體的道德規範(義務),以規範分別出是否信徒。我們更希望引入聖經中對美德的肯定:簡言之,基督教信仰不單以規範論斷人,更以更高的美德(更像基督)作道德抉擇,如:關懷卻保持公平、愛與公義.....

舊約律法釋經原則
意見一:舊約律法(同性戀是罪)過時,不適合現代。3
意見二:舊約倫理不全部過時,如娶母親、女兒亂倫的禁忌等。9
我們的回應:聖經對「同性性行為是罪」的立場,貫穿新舊約,並且是前後一致的。要討論「文本處境」的問題需要更多篇幅,在此未能詳述。但我們比較認同意見二。談及同性性行為兩次,其次序均置於亂倫和人獸交之間(利十八-二十),可見聖經把同性性行為放於不倫的性之中。而意見一則未能解釋為何單單同性性行為屬過時規範,而其前後者卻未能處理。

2. 法庭

性傾向歧視法、同志婚姻
意見一:林煥光、何秀蘭、李卓人要求立法禁止性傾向歧視。6
意見二:奧巴馬呼籲推動同志婚姻。2
意見三:立法禁止不同異見,違反多元、寬容的價值。6
我們的回應:根據外國經驗,同性戀運動者透過法律(性傾向歧視法、同志婚姻、仇恨法等)禁止異見,並且強迫所有人在教育、文化、言論中都接納同性戀的正當性。因此,我們認為信徒須要留心關注立法發展及更多參與討論。有關資料詳見於明光社網頁。

3. 學校

學校政策傾向親同
意見:學校強制教授同志教育,舉辦「出櫃日」,鼓勵同學參加同志遊行,試驗雙性戀行為,甚至圖書館放滿同運出版物,部份更有色情內容。2
我們的回應:同志運動早就透過學校滲透,用各種正面的旗號,例如性別平等、反歧視、包容、多元等,企圖淡化同性戀的問題。教育界同工要多加留意,並要努力將一男一女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好好傳承給下一代。

4. 文化

恐同症的指控
意見一:基督徒排斥及過分渲染同性戀者的行為,產生厭惡、仇恨、偏見、歧視,將同性戀者妖魔化。4
意見二:宗教多元,但同時社會有人斥基督徒觀點為無知、偏見,恐同,這亦是不尊重。9
我們的回應:我們認同在基督徒群體中的確有人對同性戀者和同性戀群體存在很多誤解和偏見。教會有責任去教導和澄清有關情況,以免產生紛爭、仇恨等負面情緒,但教會在愛和接納同性戀者時,亦要處理人的罪性問題,我們期望在回轉過程中,人的生命因著主而改變。肢體間亦應互相守望,在愛中彼此建立。

傳媒偏愛同性戀者
意見一:《新聞》和《時代》雜誌報道偏側支持同性戀。2
意見二:傳媒、報章副刊不斷批評林以諾的言論恐同,散播歧視語言等。12,13
我們的回應:我們認為傳媒可自由選定他們的議題設置,惟必須平衡報道,如果論述有關基督徒對同性戀的看法時,最好應該有不同的意見,否則讀者只接收到單方面和單一角度的思想,容易出現偏頗。
 
註︰

  1. 同志信徒的夢魘〉,黃國堯(基恩之家牧者),《時代論壇》,2012.06.18
  2. 〈同性戀運動的另一面〉,阿斯,《時代論壇》,2012.06.18
  3. 〈回應林以諾有關同性戀的言論〉,林茂國(性神研究小組),《時代論壇》,2012.06.22
  4. 〈聲明:反對任何妖魔化同志行為與言論!〉,基恩之家、基督路小教會、九龍佑寧堂、基督眾樂教會、香港基督徒學會、性神研究小組、基督教協進會性別公義促進小組、姐姐仔會聯署,2012.06.22
  5. 〈情理兼備,言行一致──教會應如何回應同性戀議題?〉,劉志雄(香港性文化學會資深牧職幹事),《時代論壇》,2012.06.23
  6. 〈因為寬容,所以禁制!?〉,麥沛泉(香港性文化學會事工主任),《時代論壇》,2012.06.24
  7. 〈與同性戀者同行的牧師聯署文告〉記者招待會及網上聯署,2012.06.25
  8. 〈懇請教牧們想清楚才跟據聖經回應〉,吳約翰,《時代論壇》,2012.06.25
  9. 〈宗教多元下的同性戀論述〉,關浩然傳道,《時代論壇》,2012.06.25
  10. 〈是非顛倒,以此為最──反駁〈因為寬容,所以禁制!?〉〉,歐陽文風,《時代論壇》,2012.06.30
  11. 〈同性戀真的不是罪嗎?──回應六月廿五日廿二名牧者的聯署文告〉,韓森,《時代論壇》,2012.06.30
  12. 〈澄清有關同性戀言論 高皓正︰一男一女婚姻是上帝唯一認可的〉,「可圈可點」,2012.06.22
  13. 〈主流教會認同同性戀是罪  林以諾牧師︰逐句分析講章與「文字獄」無異〉,「可圈可點」,2012.07.05 

 

基督教對同性戀立場
 

面對同性戀議題,教會內外受壓。教外有不少人批評教會恐同,教內同時有人認為同性戀不是罪。面對種種爭議,明光社嘗試透過列點方式,勾勒一些基本看法,作為信徒群體處理有關議題的基礎。
 
 明光社對同性戀的基本看法如下:
 
1. 神愛世人(約三16),當中包括同性戀者。
2. 因為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羅三23),當中同樣包括同性戀者。
3. 一切男女婚姻以外的性行為(包括婚前性行為、婚外情、嫖妓及同性性行為等),因為違反了上帝創造兩性關係和婚姻的心意,因此都是罪。
4. 我們若認自己的罪,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約壹一9)。
5. 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林後五17)不同性傾向的人都可以悔改。
6. 教會群體應接納一切的罪人(包括同性戀者),任何人若願意悔改,立志成為基督徒,應鼓勵他追求聖潔生活,同走窄路。當基督徒(包括同性戀者)違反信徒體統,甚至違反了教會的教導和紀律,教會領袖理應作出適當的教導,並在有需要時執行紀律。
7. 我們相信有同性性傾向的信徒,應靠著主在性生活上持守獨身,拒絕發生同性性行為。
8. 面對公共社會,我們尊重任何人表達對同性戀議題的看法。我們認為宗教、良心及言論自由是自由社會的重要基石。因此,當教會表達對同性戀的看法時,同樣應獲得基本尊重,不應將反對當作歧視,甚至須面對刑事處分。大家和而不同,以顯示香港仍然是個言論開放、自由、多元的城巿。
 
問與答:
1. 同性性傾向是罪嗎?同性性行為是罪嗎?
答:在基督教角度,罪就是背離神心意的意思。我們認為聖經對性的教導很清晰,就是神造男造女,並將性關係放在男女夫妻的婚姻關係中,其餘的性行為一律背離神的心意。
 
聖經明確指出同性性行為是基督教中的罪。根據利十八22、林前六9、提前一9-10等,同性性行為是神所憎惡的事情。
 
我們分開看待性傾向與性行為;同性性傾向不應被視為罪行。就如異性戀那樣,一位男士對女性感到性吸引,只要沒有非分之想,並非聖經中的罪;但倘若一位男士與婚姻以外的女士發生性行為,則為罪。
 
2. 同性戀者要完全變成異性戀者(或者所謂「拗直」),才是悔改嗎?
答:完全錯誤。聖經的性倫理要求一致,就是將性關係放在男女夫妻的婚姻關係中。換句話說,同性戀者和異性戀者一樣,只要拒絕任何一男一女忠貞婚姻之外的性生活,就是在性方面為主持守貞潔。當一個同性戀者,願意為了神緣故,而不再過同性戀的性生活,便應被視為已作出對應的悔改行動。即使他一生都無法改變其性傾向(即轉變為喜歡異性),也已經悔改了。
 
3. 教會發現團體中有肢體是同性戀者,怎辦?
答:教會須聆聽同性戀肢體的聲音,積極開展及推動牧養同性戀信徒的事工,接納他們,與他們一起認罪、掙扎、成長、感恩。當中如有肢體希望進一步尋求生命更新、改變,可聯絡合適機構,為他們提供個別的心理輔導、小組等。
 
教會應有清晰的立場,同性性行為是罪,不過,神卻是愛同性戀者,信徒要與他們同行,聆聽其心聲,為他們守秘密。若他們不願意公開他們的性掙扎,有需要時,要隱藏他們的身份。
 
我們要教導肢體們明白,性傾向只是那位肢體生命眾多質素的一種。我們與某人結交朋友,會因著對方的志趣、人品、性格等有不同的親密度。性傾向只是人生命裡其中一個部份而已。
 
4. 如果有同性戀肢體在信主後,持續與一名同性戀者有同性戀生活,怎辦?
答:我們相信上主希望基督徒將性生活放在男女夫妻的婚姻關係中。如有肢體一時間未能離開同性戀生活,教會宜先聆聽肢體的掙扎,給予關懷和支持,與他同行。假若肢體不願意離罪,甚至破壞聖徒體統,影響信徒群體時,教會宜盡量提供教導,愛心勸戒,最後才是執行紀律。在可行情況下,盡量解釋,避免任何誤會。教會對違反同樣紀律的異性戀者(例如:犯姦淫者)亦須以同一準則處理。
 
5. 教會常常被要求包容對待任何同性戀者,教牧可以怎樣回應?
答:宗教人士和一般人擁有同樣的自由和人權(例:言論自由、宗教自由、結社自由等)。我們鼓勵肢體過聖潔的門徒生活,這是基督徒表達信仰的方式(即:見證)。我們歡迎所有人以這種方式生活,但不強行要求未信者接受基督教規範。但對於社會政策和法例,基督徒亦有權向社會人士表達其願景。
 
註︰詳細資料,可參閱明光社《認.同關心同性戀》小冊子
 

相關文章

香港同運議程回顧2024 (LGBT+ Agenda, Hong Kong 2024)

06/02/2025

更改身份證上性別記項

2023年2月6日,終審法院就女跨男跨性別者Q及謝浩霖提出的司法覆核案作出判決,裁定入境處規定跨性別人士必須完成完整性別重置手術才能申請更改身份證上性別記項的政策違憲。港府在2024年4月3日公佈,跨性別人士只需完成「指定手術改變性徵」,及符合「各項修訂資格準則及要求」兩大條件,處方會按個別情況考慮讓申請人更改在身份證上的性別記項,有關修訂已於公佈當日生效。

更改身份證性別兩大條件如下:
條件一:已完成改變性徵的手術
  1. 女跨男:切除乳房(雙側乳房切除術);
  2. 男跨女:切除陰莖及睪丸

條件二:獲入境處處長信納符合以下條件,並作出法定聲明確認
  1. 申請人患有或曾患性別不安;

  2. 緊接申請日前最少兩年內,已持續以另一性別生活;

  3. 餘生繼續以另一性別生活;

  4. 緊接申請日前最少兩年內,已持續接受異性荷爾蒙治療;

  5. 將繼續接受持續的異性荷爾蒙治療,並會按處長就其荷爾蒙水平作抽查的要求,提交相關的血液測試報告。

若然未能或將不能符合條件一提出相關的手術治療要求,或條件二提出有關接受異性荷爾蒙治療的要求,申請人須提出合理的醫學理由,並提交醫學證明及其他相關的證明文件,以解釋不能符合完成上述相關手術治療或接受異性荷爾蒙治療要求的原因。該等申請會按個案的所有相關事實及情況作例外考慮。

政府發言人指,修訂只涉及更改身份證上「標示性別」,不代表更改「法律上的性別」;修訂也不會影響任何其他政府政策、香港法律下或相關法律程序上,關於性別的處理方法。大律師陸偉雄認為,因新政策未涉及法律上的性別改動,跨性別男生即使身份證性別為「男性」,亦無法享有丁權、侍產假等權利,在遺產繼承上或有影響。不過日常生活中,如出入洗手間遇到質疑可出示身份證,已可解決不少問題。[1]

謝浩霖在2024年4月29日到灣仔入境事務大樓領取新身份證時表示,更換新的身份證有重大意義,結束因為錯誤的身份證引起生活上的各項不便及尷尬,又稱會立即申請更改銀行文件及特區護照等文件的稱謂,並將會繼續進行第二次司法覆核,以追討政府長期拖延換證的法律責任。[2]

就終院裁定跨性別人士Q和謝浩霖勝訴,明光社總幹事蔡志森在機構的影片欄目中指出,變性手術本來充滿爭議,如果有人不能接納自己的現況並尋求改變,決定接受不能逆轉的手術,相信其他人是會尊重當事人,但他質疑為何社會的政策要配合一些人的個人選擇。他亦提出,依據當事人的感受來衡量是否改變社會重要原則是否適合。[3]

承認同性伴侶關係的替代框架

終審法院在2023年9月就《岑子杰對律政司司長》一案作出判決,裁定政府未有履行積極義務,為同性伴侶確立替代途徑以承認他們的婚姻關係,並在10月27日頒令,要求政府須在當日起兩年內確立同性伴侶關係的替代框架,使同性伴侶關係能獲法律承認。

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在2024年5月29日的立法會會議上提出書面質詢,詢問政府有關工作的進展,當局會否制訂準則,協助其判斷一段同性伴侶關係是否符合替代框架的申請門檻,防止替代框架被濫用,她亦問及政府有否考慮如何界定並區分可納入替代框架的核心權利及附加權利。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衞的書面回覆指,有關工作正積極進行中,之後會有更具體建議。由於有關議題複雜且涉及層面廣泛,當局正按法庭相關判決及時間表,與律政司及相關政策局就法律上承認同性伴侶關係的相關機制、承認門檻、準則、條件、如何有效防止替代框架被濫用等,以及其所衍生的相關權利和責任,包括「核心權利」和「附加權利」等,進行詳細研究和落實部署。[4]

涉及同志權益的公屋、居屋及遺產繼承案

房委會公屋及居屋計劃是不承認海外註冊的同性婚姻關係,有男同志先後入稟法院以推翻房委會決定,高等法院原訟庭先後裁定同志方勝訴。房委會就兩宗案件上訴至終審法院。[5]

另外,有男同志就本港的《無遺囑者遺產條例》及《財產繼承(供養遺屬及受養人)條例》不承認海外註冊的同性婚姻關係提出司法覆核並獲判勝訴。律政司就案件上訴至終審法院。[6]

就上述三宗有關同志權益的案件,終院在2024年11月26日一併頒下裁決,裁定男同志一方勝訴。[7] 終院判詞指,房委會的首要目標是滿足弱勢社群的住屋需求,不應因異性夫婦的生育能力而對同性伴侶施加歧視。現行政策並沒有因為異性夫婦是否已經生育或計劃生育,或是否有生育能力而加以區別對待。判詞又指,異性夫婦申請房屋時不獲保證輪候時間,就算將同性伴侶加入隊伍,只會延長輪候時間,這樣亦不會影響異性夫婦權利。另外,祖孫、兄弟姐妹等家庭組合可以「一般家庭」身份申請公屋,他們和異性夫婦在同一隊伍等候,由此可見異性夫婦權利非獨有。

判詞又指,在海外締結且有效的同性婚姻,是公開作出的承諾,具公眾性和排他性,超越純粹的同居關係,法官認為它與異性婚姻無異。《基本法》第三十七條雖然規定惟有異性伴侶享有受憲法保障的婚姻權利,並獲得婚姻的法律地位,但同性伴侶向房委會提出申請的權利,並不涵蓋在相關法律地位。

對遺產法例的爭議,終院法官認為海外註冊的同性婚姻超越純粹同居關係,屬法例規管下公開作出的承諾,與異性婚姻無異,具有同等密切的關係,而《無遺囑者遺產條例》和《財產繼承(供養遺屬及受養人)條例》的立法目的,與生前贍養責任無關,只關乎死者無遺囑下的財產分配。律政司指同性伴侶無法在香港合法結婚,故與異性伴侶有別,法官認為這是循環論證,有關理據正是針對同性伴侶的差別待遇。

就上述案件,終院均判政府敗訴。特區政府表示尊重終審法院的裁決,會仔細研究判詞並徵詢律政司意見,以決定適當跟進行動。房委會亦表示尊重終院判決,會認真研究判決並會按情況徵詢法律意見,以作跟進。[8]

一直以來,明光社認為香港既然沒有憲制責任承認海外註冊的同性婚姻,因此,亦毋須/不應為他們提供猶如異性婚姻的社會福利及權利,但在私人領域,可以透過訂立「緊密關係授權」等方法去處理當事人個人的財產、醫療指示和身後事的安排等等。[9]

推動支持性小眾的活動

每年的5月17日被定為「國際不再恐同日」,在2024年5月17日,有同志組織在銅鑼灣東角道行人專用區擺設街頭展覽,在世界地圖上羅列承認同性婚姻制度的地區。[10]

2024年9月22日,Pink Dot HK一點粉紅活動在西九文化區藝術公園舉行。[11]

香港同志遊行彩虹市集於2024年11月23至24日在觀塘一工廈內舉行,有關活動以市集及展覽形式進行,現場設40個攤位及不同展區,當中的內容回顧到本港同志運動及介紹亞洲地區的同志遊行活動。[12]


[1] 〈申請更改香港身份證上性別記項的指引〉,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入境事務處,https://www.immd.gov.hk/pdf/the-guideline-tc.pdf;〈跨性別人士改身份證獲放寬 跨女須切除性器官團體對新政感失望〉,《星島日報》。2024年4月4日,網站:https://std.stheadline.com/daily/article/2583949/%E6%97%A5%E5%A0%B1-%E6%B8%AF%E8%81%9E-%E8%B7%A8%E6%80%A7%E5%88%A5%E4%BA%BA%E5%A3%AB%E6%94%B9%E8%BA%AB%E4%BB%BD%E8%AD%89%E7%8D%B2%E6%94%BE%E5%AF%AC

[3] 麥嘉殷:〈政府修訂更改身份證性別政策 關愛雙性組織歡迎 明光社憂有後遺症〉,《時代論壇》。2024年5月22日,網站:https://www.christiantimes.org.hk/Common/Reader/News/ShowNews.jsp?Nid=174475&Pid=102&Version=0&Cid=2141&Charset=big5_hkscs;蔡志森:〈再思未完成變性手術轉換身份證的後遺症〉,明光社網站,2024年5月9日,網站:https://www.truth-light.org.hk/nt/video/再思未完成變性手術轉換身份證的後遺症

[5] 〈官質疑房委公營屋谷生育對同性不公 同志房策平權案終極上訴 押後裁決〉,《信報財經新聞》,2024年10月5日;〈房委會就同性伴侶權利提六項法律問題 終院聽畢雙方陳詞擇日宣判〉,香港電台網站,2024年10月4日,網站: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1773269-20241004.htm;〈房屋政策排除同志被裁違憲 房委會提終極上訴 終院擇日頒判詞〉,法庭線,2024年10月4日,網站:https://thewitnesshk.com/%E6%88%BF%E5%B1%8B%E6%94%BF%E7%AD%96%E6%8E%92%E9%99%A4%E5%90%8C%E5%BF%97%E8%A2%AB%E8%A3%81%E9%81%95%E6%86%B2-%E6%88%BF%E5%A7%94%E6%9C%83%E6%8F%90%E7%B5%82%E6%A5%B5%E4%B8%8A%E8%A8%B4-%E7%B5%82%E9%99%A2/

[6] 〈同志遺產平權案政府終極上訴押後裁決〉,星島日報,2024年10月9日,網站:https://www.stheadline.com/article/3390148/%E5%90%8C%E5%BF%97%E9%81%BA%E7%94%A2%E5%B9%B3%E6%AC%8A%E6%A1%88%E6%94%BF%E5%BA%9C%E7%B5%82%E6%A5%B5%E4%B8%8A%E8%A8%B4%E6%8A%BC%E5%BE%8C%E8%A3%81%E6%B1%BA;〈遺產條例排除同志被裁違憲 政府終極上訴指正研替代框架不宜「斬件式」改定義〉,法庭線,2024年10月8日,網站:https://thewitnesshk.com/%E9%81%BA%E7%94%A2%E6%A2%9D%E4%BE%8B%E6%8E%92%E9%99%A4%E5%90%8C%E5%BF%97%E8%A2%AB%E8%A3%81%E9%81%95%E6%86%B2-%E6%94%BF%E5%BA%9C%E6%8F%90%E7%B5%82%E6%A5%B5%E4%B8%8A%E8%A8%B4/;〈同志遺產平權案 政府上訴至終院〉,大公網,2024年10月9日,網站:https://www.takungpao.com.hk/news/232109/2024/1009/1018635.html

[8] 〈同性伴侶申公屋 終院裁決:與異性婚姻同權〉,文匯網,2024年11月27日,網站:https://www.wenweipo.com/a/202411/27/AP67462c5ee4b0f259b8b23f4e.html;〈終院指房委政策排他違憲 公屋居屋非異性獨有權利〉,明報加西網,2024年11月27日,網站:https://www.mingpaocanada.com/van/htm/News/20241127/HK-gba2_r.htm

[10] 〈國際不再恐同日|銅鑼灣街頭展出57地區平權里程碑 大會:冀世上所有伴侶同獲保障|Yahoo〉,Yahoo!新聞,2024年5月17日,網站:https://hk.news.yahoo.com/%E5%9C%8B%E9%9A%9B%E4%B8%8D%E5%86%8D%E6%81%90%E5%90%8C%E6%97%A5%EF%BD%9C%E9%8A%85%E9%91%BC%E7%81%A3%E8%A1%97%E9%A0%AD%E5%B1%95%E5%87%BA57%E5%9C%B0%E5%8D%80%E5%B9%B3%E6%AC%8A%E9%87%8C%E7%A8%8B%E7%A2%91-%E5%A4%A7%E6%9C%83%EF%BC%9A%E5%86%80%E4%B8%96%E4%B8%8A%E6%89%80%E6%9C%89%E4%BC%B4%E4%BE%B6%E5%90%8C%E7%8D%B2%E4%BF%9D%E9%9A%9C%EF%BD%9Cyahoo-131847096.html

[12] 〈同志遊行消失續改辦彩虹市集 大會:每年都當最後一年 菲律賓性小眾:I’m proud!〉,Yahoo新聞,2024年11月23日,網站:https://hk.news.yahoo.com/同志遊行消失續改辦彩虹市集-大會:每年都當最後一年-菲律賓性小眾:im-proud!-111246592.html

全球同運議程回顧2024 (LGBT+ Agenda, Global 2024)

06/02/2025

同性婚姻

2024年2月15日,希臘議會通過同性婚姻合法化,使希臘成為第一個容許同性婚姻的東正教國家。[1]

2024年6月18日,泰國參議院以130票贊成、4票反對和18票棄權,大比數通過同性婚姻法案,[2] 泰王哇集拉隆功在2024年9月簽署了婚姻平權法案,有關法律已在2025年1月23日生效。[3]

來自南韓的蘇晟旭、金龍敏這對男同志伴侶於2019年舉行了婚禮,但南韓《民法》並不承認同性婚姻。2020年2月,金向國民健康保險公團將蘇登記為他的受養人,讓他獲得保障,但後來健保公團指蘇不符合受養人的條件。蘇在2021年2月提起行政訴訟,稱他與金為婚姻關係,認為以同性為由否定健保配偶資格,有違受養人制度的宗旨。2024年7月18日,南韓最高法院裁定蘇晟旭勝訴,確認同性伴侶和異性伴侶享有同樣的健保福利。這是南韓最高法院首次承認南韓《民法》尚未承認的同性伴侶法律權利。[4]

信仰

Ruth Schmidt在2017年入讀美國Fuller神學院,當時她以學生身份簽署了信仰聲明,當中列明不承認同性婚姻,有關信仰聲明一般只需簽署一次,不過如是Fuller神學院的高級員工來說,他們則每年都必須簽署有關的信仰聲明。最近,Schmidt受聘於該神學院,擔任Fuller Brehm中心的高級主任,於是學院要求她重簽有關信仰聲明,但幾年時間過去,她的觀點改變了,她拒絕再次簽署信仰聲明,她在2024年1月,被神學院解僱。[5]

聯合衛理公會(The United Methodist Church)於美國舉行的大會在2024年5月3日結束,一連10天的會議決定了不少重要事情,最後幾天的議決是與LGBTQ(男女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及酷兒)的議題相關。5月1日,大會通過取消聯合衛理公會自1984年以來實施的規定,有關規則禁止向「公開承認自己是同性戀者」的人士授予聖職。同日,會議亦通過了修訂,令上級的牧職人員是否舉辦同性婚禮有其自主權,日後不得因教牧人員或教會舉辦同性婚禮而對其作出處罰。5月2日,大會通過刪除了教會的《紀律書》之中一句的條文:「同性戀行為……與基督教教義不相容」;該條文存在於《紀律書》之中有52年之久。大會亦確認了以下新修訂的婚姻定義:「婚姻是神聖的、終生的盟約,將兩個有信仰的人(成年的男女或兩個成年人)結合,並與上帝及宗教社群建立更深厚的關係。」這擴大了婚姻的定義。5月3日,代表們批准了教會法的四項修改,這些修訂同時終止了與同性戀相關的剩餘禁令。[6]

西班牙藝術家Salustiano García Cruz創作的畫作名為「耶穌」,它是西班牙南部城市西維爾於2024年受難週期間的官方海報,但由於Cruz描繪的是一位年輕及肌肉發達的耶穌,身上纏著一塊腰布。這幅畫作與常見受苦及血淋淋的耶穌畫像截然不同,因而引起爭議及被人批評當中的「耶穌」傾向女性化,以及將耶穌「性化」了,曾有逾萬人在網上平台簽名,要求撤換這幅畫作。[7]

2024年4月8日,梵蒂岡教義辦公室發佈了一份20頁的「無限尊嚴」公告,表示教會應該歡迎跨性別者,而不應該歡迎所謂的「性別意識形態」。梵蒂岡堅信神創造了男人和女人,他們在生物學上是不同的、獨立的存在,人們絕不可以對此進行修改或試圖「讓自己成為上帝」,梵蒂岡又拒絕「性別理論」,因為它聲稱一個人的生理性別是可以改變的。文件提到「原則上,任何更改性別的干預都有可能威脅到人們從受孕那一刻起所獲得的獨特尊嚴」。不過,文件亦嘗試區分兩種情況:一種是因著拒絕原生性別而做性別確認手術,這是梵蒂岡不接受的;另一種則因為「生殖器異常」狀況而需要醫療方面的專業人員協助解決問題,在這種情況尋求醫療方面的協會,梵蒂岡是會接受的。[8]

2024年7月26日舉行的奧運會開幕禮中,出現了爭議的一幕,便是一班變裝皇后、一名跨性別模特兒,還有一名歌手打扮成希臘神話中的酒神,演出了恍如耶穌基督與使徒共進最後晚餐的聖經場景。梵蒂岡在8月3日時打破沉默,指這場表演引發全球憤怒,因它缺乏對他人的尊重。梵蒂岡表示:「在一個全球性、各國人士聚集分享共同價值觀的盛會上,不應存在任何暗示以嘲諷許多人的宗教信念。表達自由顯然並未受到質疑,但它是受限於尊重他人的限制上。」[9]

逆向歧視

來自英國的社工Rachel Meade因著於2020年在facebook上分享她對性別信念的帖子而被投訴,更被她的僱主西敏市議會停職。她其後向勞資審裁處提出申訴。Meade相信性別是不可改變,亦不能被性別認同所混淆。在2024年1月審裁處的判決中,她獲判勝訴,審裁處指西敏市議會和英格蘭社會工作組織因她的個人信念對她作出歧視,而她的信念是受到《2010年平等法案》保護的,這是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裁決。Meade最後獲得58,000英鎊的賠償。[10]

美國Woodstock的高中學校運動組織長期擔任單板滑雪教練的David J. Bloch,在2023年曾與兩名學生聊天,討論到有關跨性別運動員,他提到基於男性與女性在骨骼和睪丸素方面的差異,令男性在體能上比女性具有優勢,其後他被解僱,於是他向校區、佛蒙特州校長協會和佛蒙特州教育局提出訴訟,指校方對他作出不合法解僱。2024年1月25日,雙方庭外和解,Bloch會獲得50,000美元的賠償,而代表他的法律機構則會獲得25,000美元,這75,000美元令雙方達成和解,校區及教育局亦承認Bloch的言論沒有違反州政府的政策,他的行為不涉及騷擾、捉弄和欺凌。[11]

美國加州朱魯帕谷高中工作的體育老師Jessica Tapia一度被指違反學區的政策而遭到解僱,事緣她拒絕用學生喜歡的性別認同代名詞稱呼他們,又令家長知道孩子的性別認同,未有為學生「保密」。一個非牟利的法律團體Advocates for Faith & Freedom,在2023年對朱魯帕谷聯合學區提出聯邦訴訟,指控學區的跨性別政策侵犯了Tapia的基督教宗教信仰,剝奪了她行使宗教自由和言論自由的權利。2024年5月,Advocates for Faith & Freedom宣佈,該學區同意了一項和解協議,和解的總金額會達360,000美元,Tapia將得到當中285,000美元,其餘的為她的律師費。[12]

2021年,美國科羅拉多州的法院裁定,Masterpiece Cakeshop及其擁有者Jack Phillips因在2017年拒絕為男跨女人士Autumn Scardina製作一個粉紅色配藍色糖霜蛋糕,慶祝他的生日及跨性別身份,侵犯了他的權利,Phillips需要支付500美元的罰款,Phillips在2023年決定上訴。與此同時,Phillips亦入稟聯邦法院,指控民權委員會及該州的民權部門基於他的宗教信仰作出歧視。本身是律師的Scardina曾試圖介入該案件,但被法院駁回。該案件於2019年和解,兩個機構同意停止跟進Scardina的歧視申訴。2024年10月8日,該州最高法院裁定根據科羅拉多州反歧視法,在2019年經過早期行政程序後,Scardina無權對Phillips提出訴訟。[13]

性別肯定治療

從2024年1月開始,美國阿拉巴馬州路易斯安那州開始實施法例,禁止醫療人員為18或19歲以下未成年人士,提供跨性別治療,當中涉及提供青春期阻斷劑、荷爾蒙治療或進行性別重置手術。[14] 到了8月,俄亥俄州佛羅里達州亦實施了類似的法例,禁止為未成年人提供相關的跨性別治療。[15]

為了保障美國中小學及大學的跨性別學生的權利,2024年4月美國政府公佈了新修訂《教育法修正案第九條》(Title IX)內容,法案原本禁止在聯邦資助的學校出現基於性別的歧視及騷擾行為,新修訂內容將有關定義擴展至禁止基於性別的刻板印象、懷孕或相關情況、性傾向、性別認同及性別特徵作出歧視行為。[16] 有關修訂本來會在8月1日生效,但有法官暫時阻止了全美25個州份和數百所學校執行有關政策。近年來,隨著跨性別者知名度的提高,跨性別者,尤其是年輕跨性別者的權利,已成為一個主要的政治戰場。大多數共和黨控制的州份都禁止為未成年的跨性別者提供性別肯定的醫療服務,也有一些州份採取了措施限制跨性別者依照性別認同使用學校的浴室,並禁止男跨女跨性別者參加女子組的運動比賽。[17]

有媒體在2024年10月報道,有研究人員發現由2019年至2023年,美國共計有13,994名未成年人因性別焦躁症而接受過醫學方面的治療。令人震驚的是,這些孩子中有5,747人接受了性別重置手術,當包括乳房切除手術或生殖器重置手術,有8,579人接受青春期阻斷劑和/或荷爾蒙替代療法,總共有超過60,000份處方被開出。[18]

英國,團體TransActual和一名根據法院命令而沒有公開姓名的青少年,入稟挑戰前衛生大臣Victoria Atkins的決定,有關決定禁止私營處方者向18歲以下人士處方延緩青春期發育的荷爾蒙,即青春期阻斷劑。2024年7月29日,英國高等法院裁定,禁止對青少年性別焦躁症患者銷售或提供青春期阻斷劑的法令是合法的。法官Beverley Lang在裁決中表示,由英國國民保健署(National Health Service, NHS)委託進行的評估指出,「青春期阻斷劑的使用會帶來非常重大風險和非常有限的益處」,這提供了「有力的科學證據」來支持政府發出的緊急禁令。[19] 英政府在2024年5月時頒佈臨時禁令,宣佈在6月3日至9月3日禁止私營處方者向未成年人士處方青春期阻斷劑,[20] 到了12月,英政府再宣佈,將無限期禁止向未成人提供或銷售青春期阻斷劑的禁令,並會在2027年檢視有關政策。[21]

涉及運動項目的爭議

2024年4月15日,美國最高法院裁定,愛達荷州可實施法例禁止未成年人接受青春期阻斷劑、荷爾蒙或手術等性別肯定治療。大多數由共和黨控制的州份不但禁止未成年的跨性別者接受青春期阻斷劑和荷爾蒙的性別肯定治療,同時亦禁止跨性別女孩參加女子體育比賽。[22]

美國的國家大學體育協會(National Collegiate Athletic Association, NCAA)屬下的違規委員會是一個志願組織,負責處理成員學校的違規事件及罰則,該委員會的一名成員William Bock因NCAA讓跨性別運動員參加女子組賽事的相關政策在2024年2月9日辭職。Bock向傳媒表示,NCAA允許跨性別運動員與女性比賽的政策是不公平的。NCAA 拒絕就Bock辭職一事發表意見。[23]

2024年2月,位於美國長島的拿騷縣(Nassau政府發出行政命令,禁止容許跨性別運動員參與的女子運動隊伍或組織使用由縣政府管理的公園和運動設施,但這項命令不會影響包含跨性別運動員的男子運動隊。有近20年歷史的業餘運動隊伍Long Island Roller Rebels,為到此命令在3月11日入稟法院,指控縣的領導人禁止女性運動員及跨性別運動員使用運動設施的做法,紐約公民自由聯盟在訴訟中代表該隊伍,事件涉及跨性別運動員的權利已經引發了全國的討論。拿騷縣最高法院在5月10日推翻了有關行政命令,裁定縣政府敗訴。[24] 但在6月24日,縣政府的立法機構通過了類似的禁令,有關法令禁止有跨性別成員的女子運動隊伍使用縣政府提供的運動設施,法令已在7月15日獲縣長簽署及生效,紐約公民自由聯盟則在當天再次入稟法院,指控禁令觸犯了紐約州的反歧視法。[25]

2024年11月25日,美國的地方法官S. Kato Crews拒絕了一項請求,該請求旨在阻止一名聖荷西州立大學的男跨女跨性別排球員參加美國西部山區聯盟的賽事,有九名現役排球員入稟法院挑戰聯盟的政策,認為容讓男跨女人士參加女子組賽事存在安全風險及對其他女性運動員不公平,有關請求最終遭到法院拒絕。[26]

2024年12月12日,英國歷史最悠久的高爾夫球會——皇家古老高爾夫俱樂部(R & A推出了一項新的公平競賽政策,表明男跨女跨性別運動員不再可以參加女性專業和精英高爾夫球錦標賽。[27]

2024年12月11日,英國草地網球協會(LTA更新了規則,禁止男跨女跨性別運動員參加全國性及協會轄下的女子組賽事,新規則於2025年1月25日生效。[28]

Fenix FC足球隊的所有隊員都是女跨男人士,球隊在2024年9月在西班牙第五級地區聯賽中首度亮相,成為了歐洲首支獲得聯盟地位的全跨性別球隊。[29]

2024年在巴黎舉行的奧運會,兩位參賽的女拳擊運動員——中華台北的林郁婷與阿爾及利亞的哈莉芙(Imane Khelif),因性別爭議備受矚目。2023年,她們均遭國際拳擊總會(IBA)取消其世錦賽資格。而在奧運會賽事中,與哈莉芙對打了僅46秒的意大利選手Angela Carini,因為被對方擊中後感到無比痛楚,宣佈棄賽,還在擂台上落淚,亦未有跟哈莉芙握手。IBA在8月2日突然宣佈會向Carini派發50,000美元獎金,又向意大利國家拳擊總會及Carini的教練,各派發25,000美元獎金。[30]

2024年8月,聯合國就婦女遭遇不同程度的暴力問題推出了一份名為《暴力在體育運動中侵害婦女和女孩》報告,該報告由Reem Alsalem彙編員指,截至2024年3月30日,有超過600名出生時為女性的運動員在29個運動項目中參加了400多場比賽,當中的獎牌數目總計有890多枚,而她們因與跨性別運動員(生理男性)競賽而失去了獎牌。[31]

涉及更改性別標記與稱謂

早於2019年,有來自美國田納西州的跨性別者入稟位於納什維爾的聯邦法院,認為田納西州政府禁止市民更改出生證明上的性別記項實屬違憲,有關法令不符合政府的利益,更讓跨性別者因要出示不符合其性別認同的出生證明,而遭受歧視、騷擾甚至暴力。法院駁回了案件,提訴人為此上訴,2024年7月12日,上訴法院裁定幾位跨性別提訴人敗訴,並指州政府禁止市民更改出生證明上的性別記項政策,並沒有違憲。[32]

美國,至少10個由共和黨執掌的州份在2023年相繼推出了一些新法例,限制跨性別和非二元性別的學生,使用與原生定性別不符的名字或代名詞。[33] 美國公民自由聯盟的維珍尼亞分部在2024年2月對維珍尼亞州的教育部門提出兩項訴訟,要求法院推翻相關針對跨性別學生的政策,有關政策允許教師及學生依照跨性別學生出生時的姓名及代名詞來稱呼他們。不過,其中一宗訴訟在7月時已遭約克縣的巡迴法院駁回。[34]

2024年11月1日,德國正式實施《性別自決法》,容許年滿18歲人士毋須提交醫療證明或得到法院的許可,便可向政府部門申請更改官方文件上的姓名及性別,每年可更改一次。14至18歲人士申請更改性別,須獲家長或法定代理人同意,如未獲有關人士同意,在家事法庭的准許下申請人亦可更改性別。未滿14歲申請人,只能透過法定代理人提交申請。[35]

2024年10月4日,歐洲聯盟最高法院裁定,羅馬尼亞拒絕承認擁有英國及羅馬尼亞國籍的女跨男人士Arian Mirzarafie-Ahi變性後的性別,是侵犯了她的權利,並違反了歐洲法律。[36]

與性別議題相關的立法或裁決

2024年4月1日,《仇恨犯罪與公共秩序(蘇格蘭)法案》在蘇格蘭正式生效,該法將旨在煽動基於對年齡、殘疾、宗教、性傾向、跨性別身份和性特徵變化的仇恨,並作出威脅或冒犯的行為,列為罪行。新增的條文會加到早在30多年前已在全英國實施的仇恨罪的法例中。[37]

2024年11月12日,俄羅斯國會下議院通過了一項法案,禁止允許性別重置,即變性的國家的人士收養俄羅斯兒童。法案於11月20日獲上議院通過,總統普京在11月23日簽署了法案,使之成為法律。[38]

日本法例規定,想要改變官方文件上出生時的性別,有關人士必須被診斷為患有性別畸形恐懼症(gender dysmorphia),並且必須接受切除性器官的手術。一位40餘歲的日本西部居民就有關更改性別的法定要求提出訴訟,訴訟期間原訴人曾透過律師指,手術要求令其經濟和身體帶來巨大負擔,並認為要求違反了憲法保障的權利。日本最高法院在2023年10月裁定有關法定要求違憲,並將案件發回高等法院審理。2024年7月10日,廣島高等法院裁定,原訴人可在不接受變性手術的情況下更改其官方文件上的性別。[39]


[1] Euronews with AP, “Greek parliament approves legalization of same-sex civil marriage,” euronews, February 15, 2024. https://www.euronews.com/2024/02/15/greek-parliament-approves-legalisation-of-same-sex-civil-marriage; https://www.bbc.com/news/world-europe-68310126.

[3] 〈泰王簽署婚姻平權法案 明年1月起泰國同性婚姻合法化〉,《明報》,2024年9月25日,網站:https://news.mingpao.com/ins/%E5%9C%8B%E9%9A%9B/article/20240925/s00005/1727241285595;〈泰國同性婚姻正式生效 數百對情侶集體登記結婚〉,《am730》,2025年1月24日,網站:https://www.am730.com.hk/%E5%9C%8B%E9%9A%9B/%E6%B3%B0%E5%9C%8B%E5%90%8C%E6%80%A7%E5%A9%9A%E5%A7%BB%E6%AD%A3%E5%BC%8F%E7%94%9F%E6%95%88-%E6%95%B8%E7%99%BE%E5%B0%8D%E6%83%85%E4%BE%B6%E9%9B%86%E9%AB%94%E7%99%BB%E8%A8%98%E7%B5%90%E5%A9%9A/527123;“Hundreds of same-sex couples wed as Thailand’s landmark marriage bill takes effect,” CNN, last modified January 23, 2025, https://edition.cnn.com/2025/01/22/asia/same-sex-couples-marriage-equality-thailand-intl-hnk/index.html.

[5] Maina Mwaura, “Staff member fired from Fuller Seminary explains why she couldn’t sign the statement of faith anymore.” Baptist News Global. February 15, 2024. https://baptistnews.com/article/staff-member-fired-from-fuller-seminary-explains-why-she-couldnt-sign-the-statement-of-faith-anymore/.

[6] Joey Butler, “May 3 wrap-up: Historic conference comes to a close.” UM News. May 3, 2024, https://www.umnews.org/en/news/may-3-wrap-up-historic-conference-comes-to-a-close; Rev. Joelle Henneman, “On toward Christian perfection after General Conference.” UM News, May 24, 2024. https://www.umnews.org/en/news/on-toward-christian-perfection-after-general-conference; Heather Hahn, “United Methodists remove same-sex wedding ban.” UM News. May 3, 2024. https://www.umnews.org/en/news/united-methodists-remove-same-sex-wedding-ban; Heather Hahn, “Church ends 52-year-old anti-gay stance.” UM News. May 2, 2024. https://www.umnews.org/en/news/church-ends-52-year-old-anti-gay-stance; Heather Hahn, “40-year ban on gay clergy struck down.” UM News. May 1, 2024. https://www.umnews.org/en/news/40-year-ban-on-gay-clergy-struck-down;〈聯合衛理公會大比數通過決議 修訂婚姻定義刪五十載反同條文〉,《時代論壇》,2024年5月14日,網站:https://www.christiantimes.org.hk/Common/Reader/News/ShowNews.jsp?Nid=174427&Pid=102&Version=0&Cid=2143&Charset=big5_hkscs&fbclid=IwY2xjawCyr-hleHRuA2FlbQIxMQABHYCLbPO1JIL4uYZT3nzDUtMXx4wakr1iavqZqwp9JBb3OZHOUmG5tFcarQ_aem_AXorFuV3DHKOdCuLpeHMTE1u076W-Fl1pMdRZebcUUQMrmfxESYjErliX7r-bcKTMLm2Tg6XxvZlJvN2XvoYHYdJ

[7] Ciarán Giles, “Too pretty? Easter poster depicting a handsome, fresh-faced Jesus prompts criticism in Spain,” AP, last modified February 2, 2024, https://apnews.com/article/spain-easter-poster-salustiano-jesus-e09de88385f8f50fea5f6260b0b35a5d; “'Sexualised' Jesus painting sparks controversy in Spain,” BBC News, last modified February 6, 2024, https://www.bbc.com/culture/article/20240205-sexualised-jesus-painting-sparks-controversy-in-spain.

[8] Nicole Winfield, “Vatican blasts gender-affirming surgery, surrogacy and gender theory as violations of human dignity,” AP. April 9, 2024, https://apnews.com/article/vatican-gender-surrogacy-abortion-pope-3f84d8eb97f045b0cfb0ec1efa4e614e.

[9] Patrick Reilly, “Vatican breaks silence on controversial 2024 Paris Olympics’ ‘Last Supper’ drag performance.” New York Post, August 4, 2024. https://nypost.com/2024/08/04/world-news/vatican-breaks-silence-on-2024-paris-olympics-last-supper-drag-performance/.

[11] Mike Donoghue, “Fired snowboard coach settles lawsuit for $75K.” Vermont Daily Chronicle. March 7, 2024. https://vermontdailychronicle.com/fired-snowboard-coach-settles-lawsuit-for-75k/; “VT snowboard coach favorably settles after being fired for stating biological fact.” Alliance Defending Freedom. March 5, 2024. https://adflegal.org/press-release/vt-snowboard-coach-favorably-settles-after-being-fired-stating-biological-fact/.

[13] Marisa Sarnoff, “Masterpiece Cakeshop owner of Supreme Court fame notches another win, this time after refusing to bake cake celebrating transition of transgender lawyer.” Law&Crime, October 9, 2024. https://lawandcrime.com/high-profile/masterpiece-cakeshop-owner-of-supreme-court-fame-notches-another-win-this-time-after-refusing-to-bake-cake-celebrating-transition-of-transgender-lawyer/; Nate Raymond, “Colorado court ducks deciding if baker could refuse to make LGBTQ-themed cake.” Reuters. October 9, 2024. https://www.reuters.com/legal/colorado-court-ducks-deciding-if-baker-could-refuse-make-lgbtq-themed-cake-2024-10-08/; https://www.aol.com/news/colorado-court-ducks-deciding-baker-183600910.html.

[14] “Alabama can enforce a ban on gender-affirming care for transgender minors, appeals court rules,” AP, last modified January 12, 2024, https://apnews.com/article/alabama-transgender-minors-health-care-ban-a2959b61297549864946b9df9cb1f222; “Trans youth sue over Louisiana's ban on gender-affirming health care,” CBS News, last modified January 9, 2024, https://www.cbsnews.com/news/5-trans-minors-and-their-families-sue-louisiana-over-ban-on-gender-affirming-care/.

[15] “HB 68 Update” Ohio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last modified August 21, 2024, https://ohpsych.org/news/680311/HB-68-Update.htm; “U.S. appeals court clears way for Florida ban on transgender care for minors,” NBC News, last modified August 27, 2024, https://www.nbcnews.com/nbc-out/out-politics-and-policy/appeals-court-florida-ban-transgender-health-care-minors-rcna168395.

[16] Libby Stanford, “New Title IX Rule Has Explicit Ban on Discrimination of LGBTQ+ Students,” Education Week, April 19, 2024, https://www.edweek.org/policy-politics/new-title-ix-rule-has-explicit-ban-on-discrimination-of-lgbtq-students/2024/04;〈美國:拜登在《教育法修正案第九條》加入「性別認同」,往後「男跨女」都將被涵蓋在該法對「女性」的保障中〉,No Self ID TW,2024年4月19日,網站:https://noselfidtw.cc/news/biden-appends-gender-identity-to-title-ix-adding-biological-males/

[17] Andrew Demillo, Geoff Mulvihill and Hannah Schoenbaum, “Federal protections of transgender students are in effect where courts haven’t blocked them.”  AP. August 2, 2024. https://apnews.com/article/transgender-rights-title-ix-schools-2093e480783d207ee4ce9ffa7c74e932.

[18] Rikki Schlott, “Over 5700 American children had trans surgery between 2019 and 2023, medical group claims: Treated like guinea pigs.” New York Post, October 8, 2024.  https://nypost.com/2024/10/08/us-news/over-5700-americans-under-18-had-trans-surgery-from-2019-23/; “Like You, We’re concerned citizens,” StopTheHarm, https://stoptheharmdatabase.com/about/.

[20] Alix Culbertson, “Emergency ban on puberty blockers by Tory government was lawful, High Court rules,” Sky News, last modified July 29, 2024, https://news.sky.com/story/emergency-ban-on-puberty-blockers-by-tory-government-was-lawful-high-court-rules-13186735.

[21]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Social Care, “Ban on puberty blockers to be made indefinite on experts’ advice,” GOV.UK, last modified December 11, 2024, https://www.gov.uk/government/news/ban-on-puberty-blockers-to-be-made-indefinite-on-experts-advice; Gabriela Galvin, “The UK is the latest country to ban puberty blockers for trans kids. Why is Europe restricting them?,” Euro News, last modified December 13, 2024, https://www.euronews.com/health/2024/12/13/the-uk-is-the-latest-country-to-ban-puberty-blockers-for-trans-kids-why-is-europe-restrict.

[22] Geoff Mulvihill, “Things to know as courts and legislatures act on transgender kids’ rights.” AP. April 17, 2024. https://apnews.com/article/transgender-care-sports-courts-idaho-4bbba11d7cd60916715ba230fa986c88; Holly Ramer, “New Hampshire Senate passes bill to restrict transgender athletes in grades 5-12.” AP. May 17, 2024, https://apnews.com/article/transgender-athletes-new-hampshire-2225033f22c9ea2e5bb20e5a2784e4a4; “New Hampshire Gov. Sununu signs bill banning transgender girls from girls’ sports,” AP, July 20, 2024, https://apnews.com/article/transgender-athletes-new-hampshire-5f6d70e89c9f7d9f494d2ed650e94c67.

[23] Ralph D. Russo, “NCAA Committee on Infractions member resigns over association’s transgender athlete policy.” AP. February 17, 2024. https://apnews.com/article/ncaa-transgender-df3d879ec9ea78b5b155562f78b2c704.

[24] The Associated Press, “After a county restricted trans women in sports, a roller derby league said, 'No way'.” NBC News. March 28, 2024. https://www.nbcnews.com/nbc-out/out-politics-and-policy/county-restricted-trans-women-sports-roller-derby-league-said-no-way-rcna145444; Parker Schug, “Nassau County's transgender athlete ban struck down in county supreme court,” LI Herald.com, May 13, 2024, https://www.liherald.com/stories/blakeman-faces-more-legal-pushback-on-executive-order,207782?.

[26] Mead Gruver and Amy Beth Hanson, “Judge rejects request to sideline a San Jose State volleyball player on grounds she’s transgender.” AP. November 26, 2024, https://apnews.com/article/transgender-san-jose-women-volleyball-judge-ruling-a45e6751924f73abd5ba5d786d43f5a3https://www.nytimes.com/2024/11/25/us/san-jose-state-volleyball-transgender.html;〈NCAA女排跨性別風暴 4大學棄賽聖荷西州大加強安全〉,中央通訊社,2024年10月4日,網站: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410040146.aspx

[27] “R&A bans transgender players from competing in female events.” Reuters, December 13, 2024, https://www.reuters.com/sports/golf/ra-bans-transgender-players-competing-female-events-2024-12-12/.

[28] “Britiain’s LTA to ban transgender women from some female events.” Reuters. December 12, 2024. https://www.reuters.com/sports/tennis/britains-lta-ban-transgender-women-some-female-events-2024-12-11/;陳國偉:〈女網禁跨性別運動員 英網協增修規則2025生效〉,太報、yahoo!運動,2024年12月16日,網站:https://tw.sports.yahoo.com/news/女網禁跨性別運動員-英網協增修規則2025生效-023624443.html

[31] Ryan Morik, “Biological females have lost nearly 900 medals to trans athletes: UN report.” Fox News. October 23, 2024, https://www.foxnews.com/sports/biological-females-have-lost-nearly-900-medals-trans-athletes-un-report; “Violence against women and girls, it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United Nations, August 27, 2024, https://documents.un.org/doc/undoc/gen/n24/249/94/pdf/n2424994.pdf; 招雋寧:〈聯合國特別報告抨擊 跨性別作賽危害女童人身安全〉,香港性文化學會有限公司,2024年12月5日,網站:https://blog.scs.org.hk/2024/12/05/%E8%81%AF%E5%90%88%E5%9C%8B%E7%89%B9%E5%88%A5%E5%A0%B1%E5%91%8A%E6%8A%A8%E6%93%8A-%E8%B7%A8%E6%80%A7%E5%88%A5%E4%BD%9C%E8%B3%BD%E5%8D%B1%E5%AE%B3%E5%A5%B3%E7%AB%A5%E4%BA%BA%E8%BA%AB%E5%AE%89%E5%85%A8/

[32] Travis Loller, “Transgender Tennesseans want state’s refusal to amend birth certificates declared unconstitutional.” AP. May 3, 2024. https://apnews.com/article/tennessee-birth-certificates-transgender-policy-6bdc75d77fcab14e24fd3fa2582588f6; “Federal appeals court says there is no fundamental right to change one’s sex on a birth certificate,” AP, July 13, 2024, https://apnews.com/article/tennessee-birth-certificates-transgender-policy-7cad2460d7fcb06d0aff1a2849ab1f33.

[34] Whittney Evans, “Virginia judge dismisses ACLU lawsuit over school policies for trans students,” VPM, July 16, 2024, https://www.vpm.org/news/2024-07-16/virginia-judge-dismisses-aclu-lawsuit-trans-student-school-policies.

[35] “German upper house passes gender self-identification law,” DPA, yahoo! news, last modified May 17, 2024, https://www.yahoo.com/news/german-upper-house-passes-gender-130018509.html; 〈德國「性別自決」法案生效 一年可「變性」一次〉,星島頭條,2024年11月3日,網站: https://www.stheadline.com/realtime-world/3397923/%E5%BE%B7%E5%9C%8B%E6%80%A7%E5%88%A5%E8%87%AA%E6%B1%BA%E6%B3%95%E6%A1%88%E7%94%9F%E6%95%88-%E4%B8%80%E5%B9%B4%E5%8F%AF%E8%AE%8A%E6%80%A7%E4%B8%80%E6%AC%A1; Steven Paulikas and Zana Çobanoğlu, “Self-Determination Act Creates New Rights for Transgender People in Germany,” American-German Institute, June 24, 2024, https://americangerman.institute/2024/06/self-determination-act-creates-new-rights-for-transgender-people-in-germany/; “Declarations under the Self-Determination Act,” German Missions in the United Kingdom, accessed November 28, 2024, https://uk.diplo.de/uk-en/02/naming-law/declarations-under-the-self-determination-act/2683156.

[36] “Romania infringed on transgender man's rights, EU's top court rules.” Reuters. October 5, 2024, https://www.reuters.com/world/europe/romania-infringed-transgender-mans-rights-eus-top-court-rules-2024-10-05/; “Romania Infringed on Transgender Man's Rights, EU's Top Court Rules,” U.S. News, last modified October 5, 2024, https://www.usnews.com/news/world/articles/2024-10-05/romania-infringed-on-transgender-mans-rights-eus-top-court-rules.

[37] “New Hate Crime laws come into force.” Scottish Government. April 1, 2024. https://www.gov.scot/news/new-hate-crime-laws-come-into-force/.

[39] Mari Yamaguchi, “Court in Japan allows transgender woman to officially change gender without compulsory surgery.” AP. July 12, 2024. https://apnews.com/article/japan-court-ruling-transgender-gender-surgery-d0a15add68ed21cb33897bb5fc0128a1.

 

對覺醒文化的反彈

呂英華 | 明光社項目主任(流行文化)
15/01/2025

覺醒(woke)這個詞剛開始用於公開言論時,它往往穿插在正義之聲之中,提醒人要消除一切對黑人的歧視問題,而「覺醒」,是指要在社會上對黑人的歧視與壓迫保持清醒,不要讓一些風氣使得人們對歧視問題變得麻木。這些語言令人覺得,「覺醒文化」的確是一個好東西,它讓人時刻警惕不公義的事在發生,既然如此,為何又會有許多人發起反覺醒(anti-woke)行動呢?為何知名富商馬斯克會說覺醒文化「殺死了」他的兒子,且誓言要摧毀覺醒文化呢?

被騎劫的覺醒

覺醒文化要人意識到周圍的歧視以及不平等事件,特別在「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運動後,當中「保持覺醒」(stay woke)成為政治左派的用語,之後亦輾轉被附加了許多新的意思,[1] 漸漸它也成為了一眾LGBT+(男女同性戀、雙性戀及跨性別等)群體的政治用語。時至今天,覺醒文化正為「多元文化」發聲,就如今天的DEI(即多元〔Diversity〕、公平〔Equity〕及共融〔Inclusion〕)元素擴散至不同的媒體,連一些電子遊戲也受覺醒文化影響。[2]

明光社

當「覺醒」一詞被騎劫,引發了大規模的「取消文化」現象,而取消文化,就是指一班激進的覺醒者嘗試摧毀一些他們認為「政治不正確」的言論,試圖抵制、刪除一切與他們相左的意見或意識形態。著名小說《哈利波特》系列的作者羅琳(J.K. Rowling)在2020年介入了爭取跨性別權益者與性別批判女權主義者之間的爭論,羅琳曾在社交媒體發文暗示女人一詞已被模糊,有人認定她想指出「有月經的人才是女人」,並在否定「男跨女」跨性別者不是真正的女性,事件引發了風波,她更被指淪為「反跨性別運動的激進女性主義者」(trans-exclusionary radical feminist,簡稱TERF)。羅琳其實是同性戀運動的支持者,但因不認同跨性別意識形態便備受批評,更成為取消文化的受害者。[3] 主張多元的LGBT+群體,往往以歧視作為武器,排斥一切與自己意見不同的人,想取消他們的發言權,只要有一點不認同,就想辦法將這些人驅逐,這樣到底是多元,還是專制?

覺醒主義(wokism)圍繞著平等、公義等範疇的社會問題,特別是要捍衛少數族群,例如反對種族主義、性別歧視以及爭取LGBT+群體的權利。[4] 而覺醒的原意是反歧視,但LGBT+群體卻將「歧視」演化為他們「爭取權利」的工具。歧視原意是指基於不正當理由,差別對待某些族群以及限制他們的權利。[5] 在過往的種族隔離政策中,許多的黑人受到勞役以及不人道的對待,所以人們需要覺醒,關注受到歧視的黑人,讓他們重獲作為人的基本尊嚴。而LGBT+群體則再進一步,除了要求消除歧視,更爭取他們想要的權利,例如同性婚姻、以自我稱聲明方式變性等等。當然,一切侮辱、人身攻擊以及不合理對待別人的行為,的確是需要正視及糾正的;但如果連合理差別對待也不接受、將不認同其理念視作歧視,甚至要刪除他人的聲音,這樣的行為同樣是對別人權利的踐踏,無怪乎有人形容這種覺醒文化為思想病毒。而不少人反對性小眾群體爭取某些權利,並不是出於仇恨又或恐懼,而是擔憂社會的婚姻制度和家庭價值遭到破壞,兒童不能健康地成長。

是人們覺醒了,還是潮流所使然?

明光社

馬斯克曾在訪問中如此說:「我基本上失去了我的兒子」,他稱兒子被覺醒病毒「殺死了」,更發誓要摧毀覺醒病毒。馬斯克的其中一位兒子接受了更改性別的治療,馬斯克稱自己被騙去簽署一些文件,讓未成年的兒子接受變性治療,當時他誤以為若不簽署,兒子便可能會自殺,而兒子則聲稱,青春期阻斷劑等療法能夠挽救跨性別者的性命。[6] 患有性別焦躁症的人是否必須要接受更改性別的治療?若不接受治療,他們的自殺率真的有聲稱的那麼高嗎?英國政府的一份獨立報告指出,欠缺有力的證據證明患有性別焦躁症的兒童和青少年有自殺風險,而提出這種說法的研究,其方法論也很薄弱。研究亦指出,性別焦躁症患者的自殺率並沒有顯著上升。[7]

覺醒文化之所以被稱為文化,因為它是一種潮流。不少的青少年受到朋輩的影響而選擇變性,但一些年日後,有些青少年便開始後悔,希望能回復本來的原生性別。[8] 一項有關覺醒文化的研究,研究人員引用了不同的調查報告,其中一項由ListenFirst公司進行的調查發現,自2020年4月至7月,社交媒體推特(現稱X)充斥著大量附有「取消文化」內容或hashtag(標籤)了「取消文化」的帖文。有關覺醒文化亦研究亦提到,曾經有大學教授要用虛假資料發表一篇文章,該文章竟然獲得專門研究性別議題的學術期刊所接受。[9]

當覺醒成為潮流,甚至成為一個不能遭到批評的意識形態時,它便失去了本來的意義。當一切政治不正確的言論都不能講出口,不能做相關的研究,而政治正確的覺醒思想不斷呈現在電影、電子遊戲、社交媒體中,不少人開始「忍受不了」這股DEI氛圍,社會的反彈自然隨之而來。事實上,被騎劫的覺醒,明顯有著濃厚的後現代味道,它神聖化了個人感覺,就是「我的變性欲望被壓抑,我感覺到不開心,所以他人一定要配合我,消除我的不開心」的幼兒式彆扭。當感覺代替了邏輯,當感覺凌駕於社會利益之上,這根本無法有溝通的可能。[10]

真正的覺醒應該讓人意識到不少的種族受到不合理的差別對待,以及產生的人道危機;虛假的覺醒則是任由人以歧視作為武器來攻擊不認同自己的人,它也誤導一些兒童和青少年認為覺醒才是真理,因此做了錯誤的決定,並且後悔莫及,它更令社會飽受了覺醒思想壓迫,最後引致大規模的反彈。


[1] 徐曉強:〈源自美國黑人民權的單字「Wokisme」,在法國政壇掀起「政治正確獨裁」大辯論〉,關鍵評論,2021年12月21日,網站: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60472(最後參閱日期:2025年1月10日)。

[2] 詳情可參閱以下文章,呂英華:〈政治正確摧毀了創作?〉,明光社網站,2023年5月10日,網站:https://www.truth-light.org.hk/nt/article/政治正確摧毀了創作(最後參閱日期:2025年1月10日);張勇傑:〈從《星鳴特攻》看DEI的爭議〉,明光社網站,2024年11月20日,網站:https://www.truth-light.org.hk/nt/article/從星鳴特攻看dei的爭議(最後參閱日期:2025年1月10日)。

[3] Jean-David Ponci, “Woke ideology: Favors for the disadvantaged,” Le Regard Libre 2021/2, Selected Articles 2, 18–24, https://shs.cairn.info/journal-regard-libre-2021-2-page-18?lang=en.

[4] Gilles Pache, “Woke culture syndrome: Is research in management under threat?” Journal of Management Research 14, no.1, https://doi.org/10.5296/jmr.v14i1.19323.

[5] Ponci, “Woke ideology.”

[6] David Ingram, “Elon Musk’s transgender daughter, in first interview, says he berated her for being Queer as a child,” NBC News, last modified July 26, 2024, https://www.nbcnews.com/tech/tech-news/elon-musk-transgender-daughter-vivian-wilson-interview-rcna163665.

[7] Louis Appleby, “Independent report: Review of suicides and gender dysphoria at the Tavistock and Portman NHS Foundation Trust: Independent report,” GOV.UK, last modified July 19, 2024, https://www.gov.uk/government/publications/review-of-suicides-and-gender-dysphoria-at-the-tavistock-and-portman-nhs-foundation-trust/review-of-suicides-and-gender-dysphoria-at-the-tavistock-and-portman-nhs-foundation-trust-independent-report.

[8] 呂英華:〈變性與變性的回轉——Doublethink第三章簡介〉,明光社網站,2024年1月27日,網站:https://www.truth-light.org.hk/nt/article/變性與變性的回轉-doublethink第三章簡介(最後參閱日期:2025年1月13日)。

[9] Pache, “Woke culture syndrome.”

[10] 馬文綦:《覺醒文化:美國深層內戰》(香港:筆求人工作室,2023)。

同運議程LGBT+ Agenda (2024年12月)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15/01/2025

承繼自席捲全球的西方性解放浪潮,其推動性文化改革的核心意識是:任何性傾向和性別身份都是天生、正常、不可改變及道德正當的。透過一步一步滲透文化、教育和法律,它強制異見者消音,並瓦解「性別、婚姻、家庭」等倫理價值。

全球

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之後,他與其盟友曾承諾將會撤回拜登政府之前對跨性別人士提供的保護,而為跨性別者爭取權益的人士亦開始轉移向美國最高法院尋求幫助,即使現時法院是由保守派所主導。2024年12月4日,最高法院開始對田納西州禁止未成年人接受性別肯定治療的法例進行審理,外界估計法院有可能支持該項禁令。這類法律在當前的文化戰爭中引起了激烈的討論,它涉及性別認同、青少年的權利以及醫療護理等問題。為跨性別者爭取權益人士認為,有必要維護跨性別者的權益,有關爭議除了涉及跨性別青少年是否可以使用青春期阻斷劑和接受荷爾蒙治療,還包括他們可以參加哪些運動競賽項目,以及使用男廁還是女廁。[1]

在Sarah McBride當選美國國會眾議員,並成為首位公開自己跨性別身份的立法者之後,另一位眾議員Nancy Mace提出了一項法案,旨在禁止跨性別女性(生理男性)使用國會山莊的女性洗手間。眾議院議長Mike Johnson亦支持此項建議。2024年11月20日,他發表聲明指:「女性應該擁有女性的專用空間。」他指出,這項新規則將在國會山莊和眾議院辦公樓內執行,同事有需要可使用各自辦公室的私人廁所或國會的無性別洗手間。[2]

2022年,一群來自美國威斯康辛州的父母向該州學區Eau Claire提訴,指控該學區發出指引,鼓勵員工與學生討論跨性別事宜,違背了憲法保障的父母權利及宗教自由。下級法院認為,父母缺乏法律權利或起訴權,亦沒有家長可提供證據證明有關政策如何影響他們或他們的孩子,判家長敗訴,提訴的家長上訴,2024年12月9日,最高法院駁回了有關上訴,維持原來的裁決。[3]

2024年11月25日,美國的地方法官S. Kato Crews拒絕了一項請求,該請求旨在阻止一名聖荷西州立大學的男跨女跨性別排球員參加美國西部山區聯盟的賽事,有九名現役排球員入稟法院挑戰聯盟的政策,認為容讓男跨女人士參加女子組賽事存在安全風險及對其他女性運動員不公平,有關請求最終遭到法院拒絕。[4]

2024年12月13日,美國喬治亞州有共和黨參議員建議,該州應制定法例,禁止男跨女跨性別者參加高中及大學的體育運動項目,這為2025年該州的立法會期的制定了行動的方向。[5]

2024年12月12日,英國歷史最悠久的高爾夫球會——皇家古老高爾夫俱樂部(R & A推出了一項新的公平競賽政策,表明男跨女跨性別運動員不再可以參加女性專業和精英高爾夫球錦標賽。[6]

2024年12月11日,英國草地網球協會(LTA更新了規則,禁止男跨女跨性別運動員參加全國性及協會轄下的女子組賽事,新規則於2025年1月25日生效。[7]

根據西班牙《馬卡報》在2024年10月的一篇報道,西班牙球會歐霸體育會與特拉薩球隊在加泰隆尼亞的女子足球聯賽中對賽,歐霸體育會以3比1勝出,但隊內有兩名球員——Alex Alcaide Llanos及Nil Alcon Labella為女跨男跨性別者,其中一位曾服用荷爾蒙藥物,二人都接受過性別轉變治療,她們的臉上均長出了鬍鬚,事件引起了爭議。Llanos表示,自己已接受荷爾蒙治療五年,不過仍未獲准參與男子組比賽。當地有議員公開批評,指特拉薩的女孩輸給了歐霸體育會,因為她們有兩個長鬍子的球員卻被視為女性,又指邪惡的性別意識形態抹殺了她們的存在。Llanos過去曾在訪問中表示,只要她的身份證仍展示性別為女性,她就得代表自己的性別去比賽,又表示如果她覺得自己有極端優勢的時候,她就會退出,站到一旁。[8]

2024年8月,聯合國就婦女遭遇不同程度的暴力問題推出了一份名為《暴力在體育運動中侵害婦女和女孩》報告,該報告由Reem Alsalem彙編員指,截至2024年3月30日,有超過600名出生時為女性的運動員在29個運動項目中參加了400多場比賽,當中的獎牌數目總計有890多枚,而她們因與跨性別運動員(生理男性)競賽而失去了獎牌。[9]

網絡旅遊平台Agoda與顧問公司Access Partnership共同發表了一份名為《婚姻平權對泰國旅遊業的經濟影響》報告,評估泰國自2025年1月22日起,估算泰國實施婚姻平權法案(同性婚姻)後可能帶來的經濟效益,報告估計在法案生效後的兩年,每年將額外吸引400萬名外國遊客到訪泰國,並每年帶來約20億美元的旅遊收入。[10]

2023年5月,馬來西亞內政部人員突襲多個購物中心的瑞士鐘錶製造商開設的Swatch專賣店,扣押了172隻同志驕傲系列(Pride Collection)的手錶。這些手錶有多種設計,有些錶帶上有六色彩虹,有些則為六種顏色的單色,這些顏色都與同性戀驕傲旗幟相呼應。被指手錶傳遞危險訊息,Swatch提出了異議,該公司表示這些手錶傳遞的是和平與愛的訊息。2024年11月25日, Swatch贏了有關的訴訟,吉隆坡高等法院裁定這172隻手錶是在沒有搜查令的情況下遭到非法扣押。法院命令有關部門在14天內歸還這些手錶予Swatch公司,並表示若手錶如有損壞,Swatch可以要求賠償。馬來西亞內政部長Saifuddin Nasution隨後表示,政府將等待法院的完整判決,然後再決定是否上訴。[11]

據韓聯社報道,2024年10月27日,南韓教會聯合多個基督教團體,在首爾市光化門廣場、市廳廣場等地點舉辦大規模集會,反對同性婚姻合法化,主辦單位宣稱有超過110萬名參加者出席聚會,南韓警方則估計參與聚會人數約23萬。大會舉行聯合崇拜,並表達反對南韓同性婚姻合法化及反對國會制定「禁止歧視法」。另外,有持不同意見的宗教團體在當天亦舉辦了聚集,並對基督教團體舉辦聯合活動表示擔憂,認為他們宣揚歧視和仇恨。[12]

本地

明光社

政府就公屋、居屋政策及《無遺囑者遺產條例》及《財產繼承(供養遺屬及受養人)條例》被指對同性伴侶不公平的司法覆核案提出終極上訴,終審法院在2024年11月26日頒下裁決,裁定政府敗訴。

終院判詞指,房委會的首要目標是滿足弱勢社群的住屋需求,不應因異性夫婦的生育能力而對同性伴侶施加歧視。現行政策並沒有因為異性夫婦是否已經生育或計劃生育,或是否有生育能力而加以區別對待。判詞又指,異性夫婦申請房屋時不獲保證輪候時間,就算將同性伴侶加入隊伍,只會延長輪候時間,這樣亦不會影響異性夫婦權利。另外,祖孫、兄弟姐妹等家庭組合可以「一般家庭」身份申請公屋,他們和異性夫婦在同一隊伍等候,由此可見異性夫婦權利非獨有。

判詞又指,在海外締結且有效的同性婚姻,是公開作出的承諾,具公眾性和排他性,超越純粹的同居關係,法官認為它與異性婚姻無異。《基本法》第三十七條雖然規定惟有異性伴侶,享有受憲法保障的婚姻權利,並獲得婚姻的法律地位,但同性伴侶向房委會提出申請的權利,並不涵蓋在相關法律地位內。

對遺產法例的爭議,終院法官認為海外註冊的同性婚姻超越純粹同居關係,屬法例規管下公開作出的承諾,與異性婚姻無異,具有同等密切的關係,而《無遺囑者遺產條例》和《財產繼承(供養遺屬及受養人)條例》的立法目的,與生前贍養責任無關,只關乎死者無遺囑下的財產分配。律政司指同性伴侶無法在香港合法結婚,故與異性伴侶有別,法官認為這是循環論證,有關理據正是針對同性伴侶的差別待遇。就上述案件,終院均判政府敗訴。

特區政府表示尊重終審法院的裁決,會仔細研究判詞並徵詢律政司意見,以決定適當跟進行動。房委會亦表示尊重終院判決,會認真研究判決並會按情況徵詢法律意見,以作跟進。[13]

(資料截至2024年12月23日)


[1] Mark Sherman and Geoff Mulvihill, “The Supreme Court will hear arguments over Tennessee’s ban on gender-affirming care for minors.” AP. November 29, 2024, https://apnews.com/article/supreme-court-transgender-tennessee-genderaffirming-minors-ban-9450d58a12c7a15e4c4f5a1a2fe0d6ec; Mark Sherman, “Supreme Court seems likely to uphold Tennessee’s ban on medical treatments for Transgender minors.” ABC News. December 5, 2024, https://www.abc.net.au/news/2024-12-05/us-supreme-court-set-to-hear-major-transgender-rights-case/104688554.

[2] Holly Honderich and Max Matza, “House speaker backs transgender bathroom restrictions on Capitol Hill.” BBC. Nov 21, 2024, https://www.bbc.com/news/articles/cly2pknez94o;〈跨性別議員將履新 共和黨擬阻用女廁〉,《信報財經新聞》,2024年11月22日;〈美首位跨性別議員想用女廁遭抗議 議長決定:要按出生性別使用〉,星島,2024年11月22日,網站:https://www.singtao.ca/6947521/2024-11-22/news-%E7%BE%8E%E9%A6%96%E4%BD%8D%E8%B7%A8%E6%80%A7%E5%88%A5%E8%AD%B0%E5%93%A1%E6%83%B3%E7%94%A8%E5%A5%B3%E5%BB%81%E9%81%AD%E6%8A%97%E8%AD%B0+%E8%AD%B0%E9%95%B7%E6%B1%BA%E5%AE%9A%EF%BC%9A%E8%A6%81%E6%8C%89%E5%87%BA%E7%94%9F%E6%80%A7%E5%88%A5%E4%BD%BF%E7%94%A8/?variant=zh-hk

[3] Mark Sherman, “Supreme Court rejects Wisconsin parents’ challenge to school guidance for transgender students,” AP. December 9, 2024, https://apnews.com/article/supreme-court-transgender-students-wisconsin-parents-b3e4068740e04bfc628e54992abb5166; “Parents sue Eau Claire schools for transgender policy,” SFGATE, September 7, 2022, https://www.sfgate.com/news/article/Parents-sue-Eau-Claire-schools-for-transgender-17425839.php.

[4] Mead Gruver and Amy Beth Hanson, “Judge rejects request to sideline a San Jose State volleyball player on grounds she’s transgender.” AP. November 26, 2024. https://apnews.com/article/transgender-san-jose-women-volleyball-judge-ruling-a45e6751924f73abd5ba5d786d43f5a3https://www.nytimes.com/2024/11/25/us/san-jose-state-volleyball-transgender.html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410040146.aspx

[5] Jeff Amy, “Georgia Republicans recommend further law to restrict transgender women’s participation in sports,” AP, December 14, 2024, https://apnews.com/article/georgia-transgender-women-sports-2552118c2237a278dfee16df9335f5e8.

[6] Reuters, “R&A bans transgender players from competing in female events.” Reuters. December 13, 2024. https://www.reuters.com/sports/golf/ra-bans-transgender-players-competing-female-events-2024-12-12/.

[10] 許若茵:〈彩虹經濟威力!泰國同婚合法化 每年估吸400萬外國客〉,NOWnews,2024年11月14日,https://www.nownews.com/news/6582588

 

[11] “Swatch winds Malaysian suit over watches the government said had LGBTQ+ elements.” AP. November 25, 2024. https://apnews.com/article/malaysia-swatch-seizure-lgbtq-watch-gay-pride-226f2c9098f87149c05a95f1a9ee1540.

[13] 〈同性伴侶申公屋 終院裁決:與異性婚姻同權〉,文匯網,2024年11月27日,https://www.wenweipo.com/a/202411/27/AP67462c5ee4b0f259b8b23f4e.html;〈終院指房委政策排他違憲 公屋居屋非異性獨有權利〉,明報加西網,2024年11月27日,https://www.mingpaocanada.com/van/htm/News/20241127/HK-gba2_r.htm

堂會與機構互為肢體共渡時艱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15/01/2025

時勢艱難,經歷了社會運動和三年疫情之後,再遇上經濟不景,過去一年,不單不少連鎖店、酒樓和戲院要結業,一些堂會和機構亦面對愈來愈大的財政壓力,再加上一些過往有心有力的奉獻者(如教師、社工、醫護等專業人士)的退休潮和移民潮仍未完結,雪上加霜,不少機構需要大刀闊斧節流(包括減薪、裁員、搬去較細和租金較便宜的辦公室、以及削減某些事工等等)。我在機構事奉25年,經歷過沙士、雷曼兄弟破產、社會運動和疫情等種種情況,今次的情況看來更為嚴峻,估計對不少堂會和機構來說,仍有一段頗長的時間要面對財政壓力。不過,作為領受異象和使命而創立的團體,只要行在上帝的心意之中,深信上帝會用出人意外的方法供應各堂會和機構所需。

因此,在考慮任何應變方案之先,必須重新思考堂會和機構在當前的社會環境,究竟如何繼續持守成立時的異象和使命是最重要的,因為一些事工在成立的時候可能有特別的需要,當時移勢易,若有關需要已不存在,堂會或機構已完成了歷史的使命,光榮地退下火線並不是值得羞愧或難堪的事,若仍有心志事奉,上帝自會讓大家看到新的召命,按著時代的變遷而更新變化,因為,沒有異象,民就放肆。作為一個使命團體若只為了維持日常運作,同工卻渾渾噩噩是沒有意思的,也浪費了支持者的奉獻。有些人因為對自己創立或事奉了大半生的堂會或機構有些情意結,就算組織已長期陷入困境仍不想結束是沒有必要的;我們只是管家和僕人,上帝才是老闆,祂在不同的時代會興起不同的人和群體以不同的方法去服侍祂,我們若將堂會或機構當作個人的成就或產業,反而是自高自大,求主給我們能看清時勢,知所進退。

除了結束營運之外,其實共享資源、甚至是合併也是善用緊絀資源的好方法,香港一個彈丸之地,竟然有1,300多間堂會和數以百計的福音機構。當中一些小堂會因為人口老化、沒有新人加入等因素而餘下幾十會友,當中甚至沒有傳道牧者;有些老化的機構平日甚少活動;也有些機構的事工大同小異,卻各自要負擔幾名同工和辦公室的開支,實在吃力不討好。現時是加強堂會和堂會、機構和機構、以及堂會和機構之間合作的大好機會。

一直以來,很多堂會在星期一至五都浪費了大好的地方,重門深鎖,一些機構卻要捱貴租,彼此共用地方(無論是誰租或奉獻給誰),也是雙贏的方案,但就像非到疫情大家不願意主動學習透過網上直播聚會和開會一樣,大家都很少主動求變,也許現在是時候在非自願但不反對情況下認真地考慮一下了。其實加強合作是雙贏的方案,讓堂會和機構彼此找到合作的伙伴,因為很多時堂會缺乏接觸不同對象的網絡,機構則缺少人力和金錢,兩者可以互補不足,香港寸金尺土,若能省下一筆租金及共用辦公室的器材,小數怕長計,亦十分可觀。

對於一些坐擁大量資金的聯會機構或有可觀的購堂或其他儲備的堂會來說,在現時的環境,增加對不同機構的奉獻、設立一些基金讓不同機構申請、甚至短期免息貸款給一些週轉有困難的機構,比起建堂或儲蓄有意義得多。向誰多給就向誰多要,希望各聯會或大堂會的領導層能有更廣闊的國度觀,將所有主內的群體看作肢體,「我們俊美的肢體,自然用不著裝飾;但神配搭這身子,把加倍的體面給那有缺欠的肢體,免得身上分門別類,總要肢體彼此相顧。若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若一個肢體得榮耀,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快樂。」(林前十二24-26)我們都只是神委託的管家,所有資源都是神交給我們好好運用,它們都不是團體或個人的財產,財主進天國的困難,在於不願將財寶分給有需要的人,無法積聚財寶在天國,也許這也是主耶穌對所有較為富裕的聯會或堂會的提醒。

另一方面,當社會經濟出現困難的時候,一些有穩定收入的弟兄姊妹應該更多留意自己的堂會和不同機構的需要,為了支持自己認同機構的事奉和服侍的群體多走一步。此外,不少弟兄姊妹沒有結婚或沒有子女,若能及早為身後事作規劃,將自己的住宅和其他財產在安息之後,將一部份奉獻給一些自己認同的機構,這些奉獻能對機構的財政起到穩定的作用,而這樣做也是一件美事,可以在自己走完了在世的旅程之後,將祝福延續下去。教會群體就是靠一代一代人的忠心事奉而傳承下去的。教會也好、社會也好,不同的時代都會面對不同的挑戰,比起戰亂、逼迫、洪水、地震、瘟疫或在曠野飄泊來說,我們現在面對的其實又算不得甚麼,只要眾教會和弟兄姊妹都願意跟隨主的教導去事奉、奉獻和對有需要的弟兄姊妹伸出援手,神自然會透過奇妙的安排,供應眾堂會和機構的需要。

同運議程LGBT+ Agenda (2024年11月)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20/11/2024

承繼自席捲全球的西方性解放浪潮,其推動性文化改革的核心意識是:任何性傾向和性別身份都是天生、正常、不可改變及道德正當的。透過一步一步滲透文化、教育和法律,它強制異見者消音,並瓦解「性別、婚姻、家庭」等倫理價值。

全球

美國大選前夕,右翼政治非牟利組織 CatholicVote自2024年9月16日起,在幾個選舉競爭激烈的搖擺州,如賓夕凡尼亞州、密歇根州、內華達州和威斯康辛州,發放一條30秒的影片廣告,主要指責副總統兼總統候選人賀錦麗,支持使用納稅人的錢,即透過聯邦醫療補助計劃,為兒童進行性別重置手術,包括切除子宮、乳房和變改性別的手術。[1]

2024年9月26日,一班老師及家長在美國加州的Cupertino 聯合學區(CUSD)的學校董事會議上,就一名在Dilworth小學任教的跨性別教師,在8月時與一位四歲學生討論相當敏感的性別認同話題而作出了討論,事件讓社區陷入了分歧。

CUSD 的員工Crystal Hamilton解釋,與性別認同相關的主題是 CUSD 中學階段「人類成長與發展單元」的一部份,父母可以選擇不讓他們的孩子參加這些討論,不過,她指出該位在Dilworth任教的涉事老師,並未提供這個選項。她又指,員工是不允許在課堂上表達個人的政治和信仰,而表達政見的行動只可以在工作時間以外進行。不過,也有多位CUSD員工在會議上捍衛他們的跨性別同事,Susan Hanson稱她因看到社區內的成員擾亂了CUSD教師所創造的「安全和包容的環境」而感到「不安」。CUSD發人表示,雖然學區無法對涉事教師的個人問題發表評論,但可以向家長保證,已立即採取行動來回應家長的關切,並確保任何未來的教學材料會與學區目標、課程目標和學術標準相符,同時內容亦適合孩子的年齡。[2]

位於美國新罕布什爾州學區的學校有一政策,規定學校的工作人員「不應向他人透露有可能揭示學生的跨性別身份或性別不確定的表現」,除非法律上要求,或有關學生授權對外透露有關事宜。此外,政策還指出,工作人員應使用學生的法律姓名和與其出生性別相對應的代名詞,除非學生或其父母另有指示。這一政策旨在保護跨性別學生的私隱,並尊重他們的性別認同。

在2021至22學年,一位學區內學生的家長反對孩子要求學校工作人員使用與他性別不符的名字來稱呼他。校長回應說,有政策要求學校工作人員按學生要求的名字來稱呼他們,並指政策要求工作人員要為孩子的選擇保密,故不可向家長透露有關事宜。該位家長據稱說服孩子重新使用其出生姓名和與性別相符的代名詞。學生和學校工作人員亦告訴該位家長,他們會遵從相關的要求。然而,該家長懷疑學校工作人員可能因政策所提供的學生隱私權而撒謊。最終,該家長對學區提起訴訟,指控該政策違反了新罕布什爾州憲法。2024年8月30日,新罕布什爾州最高法院的裁決維護了學區政策,裁定提訴的家長敗訴。[3]

一位來自美國肯塔基州路易斯維爾鹽與光浸信會的牧師,為到女兒在2024年6月在公立圖書館接觸到LGBTQ(男女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及酷兒)書籍感到擔憂及不滿,他認為這些書籍不符合基督教的價值觀。隨後,有教會人士與他討論建立一間學校,於是他決定參與創辦一間免收學費的學校——第一原則學校。這所學校的目標是提供一個安全的學習環境,讓學生能夠在強調傳統家庭價值觀和道德教育下成長。

這位牧者名叫Justin Walker,他表示,這所學校將專注於基督教信仰的教育,並希望能為家庭提供一個替代選擇,讓孩子們能夠接受符合其信仰的教育。這一舉措在社區內引發了廣泛的討論,涉及教育內容的多樣性、言論自由以及家長在教育中的權利等議題。整體而言,這一行動反映了對當前社會文化變遷的回應,以及對教育內容和方向的關注。這一所學校在2024年9月4日正式開學,校方接受公眾人士報讀,不限於鹽與光教會的會友。學校初期有65名學生和多名教職員,現時提供幼稚園方面的課程,將會提供小學課程,以至於中學和高中課程。[4]

2021年,美國科羅拉多州的下級法院裁定,Masterpiece Cakeshop及其擁有者Jack Phillips因在2017年拒絕為男跨女人士Autumn Scardina製作一個粉紅色配藍色糖霜蛋糕,慶祝他的生日及跨性別身份,侵犯了他的權利,Phillips需要支付500美元的罰款,Phillips在2023年決定上訴。與此同時,Phillips亦入稟聯邦法院,指控民權委員會及該州的民權部門基於他的宗教信仰作出歧視。本身是律師的Scardina曾試圖介入該案件,但被法院駁回。該案件於2019年和解,兩個機構同意停止跟進Scardina的歧視申訴。

2024年10月8日,該州最高法院以4比3,裁定根據科羅拉多州反歧視法,在2019年經過早期行政程序後,Scardina無權對有關麵包師提出訴訟。[5]

有媒體在2024年10月報道,有研究人員發現由2019年至2023年,美國共計有13,994名未成年人因性別焦躁症而接受過醫學方面的治療。令人震驚的是,這些孩子中有5,747人接受了性別重置手術,當包括乳房切除手術或生殖器重置手術,有8,579人接受青春期阻斷劑和/或荷爾蒙替代療法,總共有超過60,000份處方被開出。[6]

新西蘭體育部長Chris Bishop表示,他已要求政府機構新西蘭體育(Sport New Zealand)更新兩年前的指引,該指引鼓勵跨性別運動員以其認同的性別參加業餘水平的比賽,他們亦毋須證明其身份或為其身份提供任何理據。此舉被指是因為有奧運選手批評該原則忽視了女性運動員的權利,並損害了公平性和安全性。[7]

明光社

Fenix FC足球隊的所有隊員都是女跨男人士,球隊在2024年9月在西班牙第五級地區聯賽中首度亮相,成為了歐洲首支獲得聯盟地位的全跨性別球隊。[8]

德國聯邦參議院在2024年5月通過《性別自決法》,容許年滿18歲人士毋須提交醫療證明或得到法院的許可,便可向政府部門申請更改官方文件上的姓名及性別,每年可更改一次。14至18歲人士申請更改性別,須獲家長或法定代理人同意,如未獲有關人士同意,在家事法庭的准許下申請人亦可更改性別。未滿14歲申請人,只能透過法定代理人提交申請。有關法例已於11月1日在德國正式實施。[9]

2024年10月12日,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與關注LGBTQ權益的人士會晤,展開了一場長達 80 分鐘的私人會議,參加者包括一位有與 LGBTQ 人士合作的天主教修女、一位跨性別社群成員,以及一位美國醫生,他協作經營一所為成年人提供荷爾蒙治療的性別肯定診所。關注LGBTQ權益人士要求天主教會推翻禁令,不再禁止性別肯定治療,有關治療是為希望更改性別的人士而設的。[10]

2024年10月16日,意大利參議院在進行長達七小時的辯論後,通過了一項法案,該國人民如在國外透過代孕服務生育孩子,將面臨最高刑罰兩年的監禁,以及最高可達100萬歐元的罰款,有關法例已生效。[11]

2024年11月12日,俄羅斯國會下議院通過了一項法案,禁止允許性別重置,即變性的國家收養俄羅斯兒童。遭到禁止收養俄羅斯兒童的國家,是允許「透過醫療手段變性,包括使用藥物」,或允許個人在官方身份證件上更改性別的國家。俄羅斯國會下議院議長Vyacheslav Volodin曾表示:「有了這項法律,我們就能保護孩子,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孩子不會落入允許同性婚姻和變性的國家。」法案已於11月20日獲上議院通過,總統普京在11月23日簽署了法案,使之成為法律。[12]

2024年10月4日,歐洲聯盟最高法院裁定,羅馬尼亞拒絕承認擁有英國及羅馬尼亞國籍的女跨男人士Arian Mirzarafie-Ahi變性後的性別,是侵犯了她的權利,並違反了歐洲法律。

該案件涉及歐盟法律的自由流動和公民權利問題,2021年案件在羅馬尼亞法院被提出,並於2023年轉介至歐洲聯盟法院。Mirzarafie-Ahi於2008年移居英國,並在2016年獲得英國國籍,該年她亦開始變性。英國在當時仍是歐盟成員時,英政府向她頒發了性別認可證書。不過,羅馬尼亞當局在2021年拒絕承認她的新姓名和她更改了性別,稱英國已不再是歐盟成員,要求她遵循該國程序處理更改性別的申請。在10月4日的初步裁決中,歐洲法院裁定,羅馬尼亞必須承認並更新其他歐盟成員國發出、合法變更性別的文件,而毋須有關人士進行額外的程序。[13]

根據泰國官方《王室公報》(Royal Gazette)在2024年9月24日的報道,泰王哇集拉隆功已簽署了婚姻平權法案,使它成為法律,在報道刊登在《王室公報》後120天,有關法律將會生效,這會使泰國成為東南亞首個承認同性婚姻的國家。[14]

 

本地

2024年9月22日,Pink Dot HK一點粉紅活動在西九文化區藝術公園舉行。[15]

房委會公屋及居屋計劃因不承認海外註冊的同性婚姻關係,認為有關人士不符合申請資格,有男同志先後入稟法院以推翻房委會決定,高等法院原訟庭先後裁定同志方勝訴。房委會就兩宗案件上訴至終審法院,2024年10月4日,法院展開聆訊。房委會代表律師指房屋政策配合提升人口增長,同性配偶生育成本較高,申請公屋、居屋時不應與異性配偶放在同一類別考慮。有法官質疑,異性配偶也未必生育,且女同性戀者雙方都可生育,質疑因生育能力阻礙同性配偶申請公屋是否合理。代表同志方的律師則提出,結婚不代表會生兒育女,異性配偶不一定能生育,而同性配偶亦可透過人工受孕或領養方式孕育下一代,因此房委會制定的政策不應以生育能力作為指標。[16]

另外,有男同志就本港的《無遺囑者遺產條例》及《財產繼承(供養遺屬及受養人)條例》不承認海外註冊的同性婚姻關係提出司法覆核並獲判勝訴。律政司就案件上訴至終審法院,案件在2024年10月8日開審。律政司的代表律師陳詞時指,家事法規定異性伴侶婚後有贍養責任,但同性伴侶不能在香港註冊結婚及沒有贍養責任,故兩者並非合適的比較對象;同志一方的代表律師則指,同性伴侶在結婚以後同樣有道德責任去支援另一半的財政,故贍養責任不足以成為區分同性和異性伴侶的理由。[17]

就上述三宗有關同志權益的案件,終院在11月26日一併頒佈裁決,裁定男同志一方勝訴。[18]

(資料截至2024年11月26日)


[1] Brian Fraga, “CatholicVote ads claim Harris backs tax-funded gender surgeries for children.” National Catholic Reporter. September 23, 2024. https://www.ncronline.org/news/catholicvote-ads-claim-harris-backs-tax-funded-gender-surgeries-children;〈兒童變性手術爭議延燒! 天主教團體廣告猛攻賀錦麗〉,自由時報,2024年9月16日,網站: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4801581

[3] Holly Ramer, The Associated Press, “Transgender kids have a right to privacy from parents, U.S. court rules.” Global News, August 30, 2024. https://globalnews.ca/news/10727259/transgender-kids-right-to-privacy-parents-u-s-court-rules/; https://news.justia.com/nh-supreme-court-upholds-school-policy-protecting-transgender-students/.

[4] Tré Goins-Phillips, “Church Launches Tuition-Free School After Public Library 'Pushes' LGBT Books on Pastor's Daughter.” CBN. 19 September, 2024. https://cbn.com/news/us/church-launches-tuition-free-school-after-public-library-pushes-lgbt-books-pastors-daughterhttps://saltandlightbaptist.org/school/faq/.

[5] Marisa Sarnoff, “Masterpiece Cakeshop owner of Supreme Court fame notches another win, this time after refusing to bake cake celebrating transition of transgender lawyer.” Law&Crime, October 9, 2024. https://lawandcrime.com/high-profile/masterpiece-cakeshop-owner-of-supreme-court-fame-notches-another-win-this-time-after-refusing-to-bake-cake-celebrating-transition-of-transgender-lawyer/; Nate Raymond, “Colorado court ducks deciding if baker could refuse to make LGBTQ-themed cake.” Reuters. October 9, 2024. https://www.reuters.com/legal/colorado-court-ducks-deciding-if-baker-could-refuse-make-lgbtq-themed-cake-2024-10-08/.

[6] Rikki Schlott, “Over 5700 American children had trans surgery between 2019 and 2023, medical group claims: Treated like guinea pigs.” New York Post, October 8, 2024.  https://nypost.com/2024/10/08/us-news/over-5700-americans-under-18-had-trans-surgery-from-2019-23/; https://stoptheharmdatabase.com/.

[7] Ian Ransom, “New Zealand to update inclusion guidelines for transgender athletes.” Reuters, October 9, 2024. https://www.reuters.com/sports/new-zealand-sport-minister-calls-change-guidelines-transgender-athletes-2024-10-09/.

[9] “German upper house passes gender self-identification law,” DPA, yahoo! news, last modified May 17, 2024, https://www.yahoo.com/news/german-upper-house-passes-gender-130018509.html; 〈德國「性別自決」法案生效 一年可「變性」一次〉,星島頭條,2024年11月3日,網站: https://www.stheadline.com/realtime-world/3397923/%E5%BE%B7%E5%9C%8B%E6%80%A7%E5%88%A5%E8%87%AA%E6%B1%BA%E6%B3%95%E6%A1%88%E7%94%9F%E6%95%88-%E4%B8%80%E5%B9%B4%E5%8F%AF%E8%AE%8A%E6%80%A7%E4%B8%80%E6%AC%A1; Steven Paulikas and Zana Çobanoğlu, “Self-Determination Act Creates New Rights for Transgender People in Germany,” American-German Institute, June 24, 2024, https://americangerman.institute/2024/06/self-determination-act-creates-new-rights-for-transgender-people-in-germany/;  “Declarations under the Self-Determination Act,” German Missions in the United Kingdom, accessed November 28, 2024, https://uk.diplo.de/uk-en/02/naming-law/declarations-under-the-self-determination-act/2683156.

[10] Joshua McElwee, “Pope urged at LGBT meeting to reverse church ban on gender-affirming care.” Reuters. October 14, 2024. https://www.reuters.com/world/europe/pope-urged-lgbt-meeting-reverse-church-ban-gender-affirming-care-2024-10-12/.

[13]  “Romania infringed on transgender man's rights, EU's top court rules.” Reuters. October 5, 2024. https://www.reuters.com/world/europe/romania-infringed-transgender-mans-rights-eus-top-court-rules-2024-10-05/;

“Romania Infringed on Transgender Man's Rights, EU's Top Court Rules,” U.S. News, last modified October 5, 2024, https://www.usnews.com/news/world/articles/2024-10-05/romania-infringed-on-transgender-mans-rights-eus-top-court-rules.

[14] 〈泰王簽署婚姻平權法案 明年1月起泰國同性婚姻合法化〉,《明報》,2024年9月25日,網站:https://news.mingpao.com/ins/%E5%9C%8B%E9%9A%9B/article/20240925/s00005/1727241285595

[16] 〈官質疑房委公營屋谷生育對同性不公 同志房策平權案終極上訴 押後裁決〉,《信報財經新聞》,2024年10月5日;〈房委會就同性伴侶權利提六項法律問題 終院聽畢雙方陳詞擇日宣判〉,香港電台網站,2024年10月4日,網站: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1773269-20241004.htm;〈房屋政策排除同志被裁違憲 房委會提終極上訴 終院擇日頒判詞〉,法庭線,2024年10月4日,網站:https://thewitnesshk.com/%E6%88%BF%E5%B1%8B%E6%94%BF%E7%AD%96%E6%8E%92%E9%99%A4%E5%90%8C%E5%BF%97%E8%A2%AB%E8%A3%81%E9%81%95%E6%86%B2-%E6%88%BF%E5%A7%94%E6%9C%83%E6%8F%90%E7%B5%82%E6%A5%B5%E4%B8%8A%E8%A8%B4-%E7%B5%82%E9%99%A2/

[17] 〈同志遺產平權案政府終極上訴押後裁決〉,星島日報,2024年10月9日,網站:https://www.stheadline.com/article/3390148/%E5%90%8C%E5%BF%97%E9%81%BA%E7%94%A2%E5%B9%B3%E6%AC%8A%E6%A1%88%E6%94%BF%E5%BA%9C%E7%B5%82%E6%A5%B5%E4%B8%8A%E8%A8%B4%E6%8A%BC%E5%BE%8C%E8%A3%81%E6%B1%BA;〈遺產條例排除同志被裁違憲 政府終極上訴指正研替代框架不宜「斬件式」改定義〉,法庭線,2024年10月8日,網站:https://thewitnesshk.com/%E9%81%BA%E7%94%A2%E6%A2%9D%E4%BE%8B%E6%8E%92%E9%99%A4%E5%90%8C%E5%BF%97%E8%A2%AB%E8%A3%81%E9%81%95%E6%86%B2-%E6%94%BF%E5%BA%9C%E6%8F%90%E7%B5%82%E6%A5%B5%E4%B8%8A%E8%A8%B4/;〈同志遺產平權案 政府上訴至終院〉,大公網,2024年10月9日,網站:https://www.takungpao.com.hk/news/232109/2024/1009/1018635.html

以使命及同工為本的機構管治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20/11/2024

轉眼在機構事奉已經25年,由一個「半途出家」的基督教機構主管,漸漸成為圈內少數的資深總幹事,由於一直很支持及積極參與香港基督教機構協會的事奉和出席總幹事團契,接觸過很多不同類型的機構和機構負責人,可說百花齊放,各擅勝場。不同性格和專長的人配合不同類型的事奉模式和對象,會產生不同的效應,深感沒有一種管治的方法適合所有機構,因此,本文想探討的不是模式,而是心態。

基督教機構作為翼鋒教會,其實本身就是教會的一部份,而同工之間的關係就像團契裡的弟兄姊妹,不過,它同時也是一間公司、一個機構,因此,基督教機構既是所謂的「屬靈」群體亦需要遵守一些「世俗」的規則。其實基督教機構應該明白自己比起外間的機構有更高的要求,因為我們既是一個屬靈」的群體,也是一個按照香港法律成立的慈善團體,我們要同時滿足兩套規則,既要對神負責,也要符合法律和公眾人士的期望,需要在教內教外也有好的名聲,好的名聲不代表其他人一定會認同機構的宗旨和路向,但會尊重我們是行事正直、重視操守、有效率和對奉獻者負責任的機構。

作為機構的領導人/總幹事,首先必須是一個有使命感的信徒或牧者,每個機構的成立都必定有其背後的異象和使命、服務的宗旨和對象,作為帶領的必須充份了解和認同機構本身的理念,否則無從感染其他人認同和支持,一個有生命力的人自然就會有感染力,有生命力不代表是工作狂,不代表毋須休息,反而應該是一個懂得平衡事奉與生活、工作與家庭的人。事奉是充滿喜樂、令人興奮的事,事奉的過程難免會有困難和衝擊,但能夠事奉就是恩典,這是我們應有的信念,我們必須讓同工明白,在機構事奉不應該抱有屈就的心態,亦不是因為無法適應外界的競爭或文化才無奈加入機構,而是我們明白人生有些價值比金錢和社會地位更重要,無論在甚麼機構,若終日怨天尤人不如及早離職。

正因為我們明白能夠事奉是神給我們的福份,不是我們「俾面」神而加入機構,而是神「俾機會」我們去體會更豐盛和精彩的人生,因此,在機構事奉的態度絕對不應該敷衍了事,當我們在職場工作也十分嚴謹、著重上司和客戶的評價的時候,在機構工作更應加倍認真,因為我們既做給人看,更是做給神看的。機構的包容文化應該是包容同工因為經驗、能力不足、身體軟弱或家庭需要而有些地方做得未如理想,但絕對不應包容一些同工以得過且過的態度,濫用別人的愛心作為自己不負責任的藉口,基督教機構並非讓同工逃避責任、不思進取的地方,不稱職的同工會被辭退或勸退是理所當然的。

工人得工價是應當的,相信大家不會反對,問題是我們究竟有幾認真去看待?一直以來,不少機構的薪酬都是偏低的,若果是機構的財政未能承擔,大家尚可以理解,但若果明明是有能力,有盈餘和儲備,卻認為同工既然在基督教機構服侍便應該接受偏低的人工是不合理的,變相是以同工對事奉的熱誠作為剝削的藉口,對於一些沒有家庭負擔的同工來說可能仍然能夠應付日常所需,但對於一些要養家、特別是有小朋友的同工來說,會強烈感到對家人有虧欠。因此,在開展事工時,應盡量以外間機構相近職位的薪酬作參考,按機構的能力給予較接近的待遇,每年以適合的方法評估同工的表現,讓表現好的同工有加薪的機會或獎勵。以為在機構事奉只需要向神而毋須向人交賬,恐怕只是一些人敷衍塞責的藉口,這種態度會對其他盡心盡力事奉的同工帶來不公平。

另外,基督教經常高舉家庭的重要性,但我們對待同工時又是否真的家庭友善呢?同工的家人有需要時,同工可以靈活地請假嗎?同工需要經常加班嗎?在安排同工的上班時間和假期方面,會否盡量遷就不同家庭的需要?基督教機構是以人為本的機構,看重人的價值而不是以利益掛帥,這利益不僅是指金錢上的利潤,也包括將人當作生產工具,要將一個人用到盡,基督教機構則不會奉行此道,會考慮員工在身心靈和家庭各方面的需要。因此,同工若經常超時工作其實並不健康,機構想同工有進步及事奉更有力,應給予他們適當的休息和假期,不鼓勵同工加班和樂見同工準時放工是我多年以來抱持的管理態度。

此外,若同工有更多進修、參與研討會和培訓班的機會,他們便可以開眼界,接觸多些不同的機構、人和事,對同工本身和機構都有好處。過去兩年的暑假,我也有安排同工去別的機構交流兩至三個星期,和其他機構的同工一起工作,觀摩和學習,效果十分理想。作為主管,看見同工有成長、讓他們對事奉保持熱誠,以及將其他機構和教會看為肢體,有一個普世教會的胸襟,不將自己的機構看成唯一重要和值得關心的對象是十分重要的。個人認為,能夠成為一個重視同工、服侍對象的需要和重視成長的主管,才能成為一個以人為本去服侍上帝的機構總幹事,這也是過去25年我追求的目標,共勉之。
 

回應離婚再婚者的需要 《恩典重臨》榮獲金書獎

何慕怡 | 明光社助理總幹事
20/11/2024

基督教出版聯會主辦的「第十屆金書獎」已於2024年9月27日假城景國際酒店的水晶殿舉行,當天,明光社出版的《恩典重臨:基督教再婚婚前輔導》(下稱《恩典重臨》)榮獲教會及佈道事工I(教材及課程)的金書獎。此書作者為本社的事工顧問傅丹梅及輔導員韋佩文,她們多年來輔導離婚再婚的群體,把輔導室的故事、與離婚再婚家庭子女同行的經歷,結集成書,以幫助在婚姻中迷失的一群,最終此書得到外界的肯定,並獲此殊榮,實在感恩。

明光社

《恩典重臨》在最後五本入圍書中脫穎而出,韋佩文在獲獎時在台上先感謝讀者對此書的支持及認同,她更有感而發稱:「在明光社的服侍當中,聽到很多離婚人士的傷痛及他們對再婚的渴望,故此我和傅丹梅整合輔導的經驗而寫成這本為離婚再婚人士而設的教材,盼望明光社能與各教會的牧者一起同行,關心這班離婚、再婚者的需要。」

明光社

此獎項的其中一位評審委員葉子良牧師十分欣賞《恩典重臨》,及後他接受我們的訪問時稱:「本書的原創性及獨特性,是三位評判一致評定此書得獎的原因。」他娓娓道出此書可取之處:「《恩典重臨》最突出之處是其獨特性及原創性,由於基督教界未曾有人出版同類的書籍,故此有其獨特的一面,是一本有份量的書籍。在原創性極高下,作者也是在幫助一個獨特的群體。」他就牧養的層面續稱,傳道同工在教會牧養時,面對教友離婚、再婚,甚至繼子女的問題,往往都是難於處理、觸碰的課題。教會牧者不容易入手處理,一直難以應對,他稱:「首先,不同宗派對離婚、再婚的課題有不同的神學觀,此書擔當了一個很特別的角色,讓不同宗派的人士閱讀都感到舒服。此書的題材敏感,應該難以落筆,最終的製成品卻滿足了各宗派教會的需要,實在難得。」為甚麼離婚、再婚的題材敏感?他說:「教友或許不知道原來在教會可以有這方面的支援,因為若牧師在教會談及這課題,就好像在鼓勵離婚。要牧者與這群體同行及表達關心,現在最好的方法是借用此書,我們可以介紹此書給弟兄姊妹閱讀。」他建議,牧者可以以此書作為介入點,說:原來坊間都有資源去討論這個話題,然後與有相同經歷的教友一起去閱讀此書,以同行者身份來提供支援。

明光社

在內容方面,葉牧師讚揚《恩典重臨》除了在不同章節分別記載了再婚者面對新的婚姻時的憂慮,同時也提出牧者關心這群體的方法。書中記載的例子真實而豐富,葉牧師欣賞兩位作者在書中分享真實的輔導室經驗,以幫助更多離婚、再婚家庭。例如書中其中一個例子是因「忙」而導致離婚,「忙」是現今一個很普遍的理由,例子很能反映現實,不誇張而貼地。這例子提醒讀者,踏進新的婚姻前便要反省,若仍是埋首事業,是否會重蹈覆轍。另一方面,書中經常引用經文對牧者來說十分有用。當內容提及再婚者將要面對新的婚姻而表達憂慮時,書中會配以經文來給他們建議。書中簡單的經文提醒,如提及子女是上帝的禮物,便能對人作出提醒,即使經歷離婚、再婚,仍要為子女的福祉著想及從他們的需要出發。

此書的閱讀群體絕不限於關心離婚、再婚的人士,而且更能擴展至初婚者也可閱讀,他稱:「書中有些地方講述關係、性格、期望,這些內容不一定只應用在離婚再婚者身上,其實對初婚也很適用」,故此他認為此書的內容十分大眾化,亦很容易閱讀。他認為本書重視對過往離婚經歷的回顧及反思,這是十分正面的教導。在踏進另一段婚姻前,考慮再婚人士必須要檢視過往婚姻失敗的原因、影響和需要學習的事,他引述稱:「書中會列舉問題來反思,例如你與前配偶認識多久便結婚,以此為介入點,比較與前配偶相處的關係來反思與下一個伴侶的關係,透過書中的問題引導他們自己去整理、尋找答案。」他又舉例,第八課的內容是有關繼子女,這也是不容易的課題,書中則教導讀者當中要注意的地方,並講解如何滿足四大長老(一對準新人的父母)等人的期望。

最後,葉牧師謙虛地表示,不是每一位牧者都對此議題有足夠的認識,此書就是像一本天書,以補牧者的經驗不足,期望每一位牧者閱讀此書後,能夠牧養更多離婚、再婚的家庭,以致他們能得著上帝的愛。

 

明光社

按此訂購《恩典重臨》

原價120元,特價100元,可致電2768 4204查詢。

無國界的僕人

林俊牧師 | 林俊牧師曾是法國圖盧茲城的宣教士,他在堂會事奉崗位退休多年,之後任不同地方堂會短期宣教士及作推動宣教事工牧者。師母在2022年亦提早退休和牧師同行宣教。他們曾於法國圖盧茲城Toulouse華人群體、與已工作超過十年的香港播道會宣教士同工配搭事奉。他將與師母前赴英國繼續宣教工作。
02/10/2024
專欄:有情無國界
國家:英國

最近有兩個意念頻頻出現:逍遙和無國界。提早七年退休的歲月,時間過得很快,至今已經九年多,雖然現在已經年屆真正的退休年齡了,也不想令這些時間變成人稱的「垃圾時間」。但是我不勉強必須要做甚麼,去哪裡,要做多久……我只是被動地接受安排,有時候會因為情況有點困擾,但爭取不來,就罷了。想要的,是逍遙吧!

回港四個月,首先處理身體健康問題,經過多項目的覆診後,知道大概情況穩定,衰退難免,新病症是睡眠窒息症,它對走動和工作無大礙,於是繼續考慮及等候決定以甚麼方式生活,是宣教還是退隱。按向來有的歐洲華人宣教異象,尤其對法國的「偏心」,又有一兩個法國華人教會的邀請,但又沒有把握申請居留,於是按個別教會的提議,先取得BNO visa落腳英國,其後再申請去法國服侍。於是回港後第二個月就打算賣房子,準備移民英國。經過兩個月的禱告等候,終於找到買家,開始執拾家當及交樓的工作,並於10月初出發去英國。

按這樣子的情況,可能我是既可在英國逗留和事奉,也可在歐陸地區服侍華人,並且可以抽一些時間回香港,除了要考慮體力能否應付外,我發現竟可以變成沒有國界限制的事奉,真的是作天國的僕人(太二十五)。殘留的軀殼,不配獻主,但也不想鏽壞,雖是碎渣兒,也不要浪費(可七24-30)。青春健康活力已逝,主既沒有吹滅將殘的燈火,就以逍遙自在方式享受當下的事奉和生活。這是我最近體會到的一種「死不如生」的生命意義。生命是主給我們的禮物,但若主接我回去,也是一份禮物。因為主看是好的,就會給我。賣房子及執拾東西期間,體會上帝給我那麼多恩典,既滿懷感恩,但也不能留戀,拍下照片後,就放手,走人生路,要學捨下,才能走得好。沒有國界,沒有包袱,這也是逍遙呀!

同運議程LGBT+ Agenda (2024年8月)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16/09/2024

承繼自席捲全球的西方性解放浪潮,其推動性文化改革的核心意識是:任何性傾向和性別身份都是天生、正常、不可改變及道德正當的。透過一步一步滲透文化、教育和法律,它強制異見者消音,並瓦解「性別、婚姻、家庭」等倫理價值。

全球

為了保障美國中小學及大學的跨性別學生的權利,2024年4月美國政府修訂了《教育法修正案第九條》,有關修訂本來會在8月1日生效,但其影響不大,因為有法官暫時阻止了全美25個州份和數百所學校執行有關政策。近年來,隨著跨性別者知名度的提高,跨性別者,尤其是年輕跨性別者的權利,已成為一個主要的政治戰場。大多數共和黨控制的州份都禁止為未成年的跨性別者提供性別確認的醫療服務,也有一些州份採取了措施限制跨性別者依照性別認同使用學校的浴室,並禁止男跨女跨性別者參加女子組的運動比賽。[1]

美國佛羅里達州一個學區的董事會,早前發現了學校員工Jessica Norton違反了州法例,讓其16歲的男跨女跨性別孩子在高中女子排球隊打了兩個賽季,經過董事會多番討論後,他們在2024年7月30日決定,Norton須接受無薪停職10天的處分,之後,她也不能再擔任原本的資訊科技專門工作,但可以獲得同等報酬和職責的工作。因為身為資訊科技的專家,如果讓她留在相同的崗位,她便有可能知道有其他跨性別學生正在參加女子運動隊,而不向管理人員報告這種情況,所以董事會決定讓將她調離原有的職位。[2]

美國密蘇里州聖路易斯郊區,一名男跨女跨性別者在一家健身室裡,使用了當中的女性更衣室,此事引發一場抗議。有示威者聚集在健身中心的外圍,並批評其做法,該州的檢察長也在2024年8月2日宣佈會調查此事。[3]

2024年7月16日,富商馬斯克(Elon Musk)在社交媒體X發帖文,提到他有計劃將他旗下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 X,從美國加州霍桑搬到德克薩斯州的Starbase。就連他的社交媒體公司X的總部,也將從三藩市搬到奧斯汀,當中的理由是,他反對一項有關性別身份的州法例,此新法例在2024年7月15日由加州州長Gavin Newsom簽署,其主要內容為禁止校區要求教職員,如發現學生在性別辨識上有所變更,必須通知他們的家長。

馬斯克有一位跨性別女兒,他之前曾表示自己「支持跨性別者」,但也告訴過《金融時報》,他女兒的決定是由於「新馬克思主義者」的影響。他在2023年還表示打算進行游說,將跨性別醫學上的治療刑事化,他認為這會對未滿法定年齡的孩子造成嚴重、不可逆轉的改變。[4]

明光社

2024年7月26日舉行的奧運會開幕禮中,出現了爭議的一幕,便是一班變裝皇后、一名跨性別模特兒,還有一名歌手打扮成希臘神話中的酒神,演出了恍如耶穌基督與使徒共晉最後晚餐的聖經場景。梵蒂岡在8月3日時打破沉默,指這場表演引發全球憤怒,因它缺乏對他人的尊重。梵蒂岡表示:「在一個全球性、各國人士聚集分享共同價值觀的盛會上,不應存在任何暗示以嘲諷許多人的宗教信念。表達自由顯然並未受到質疑,但它是受限於尊重他人的限制上。」[5]

2024年在巴黎舉行的奧運會,兩位參賽的女拳擊運動員——中華台北的林郁婷與阿爾及利亞的哈莉芙(Imane Khelif),因性別爭議備受矚目。2023年,她們均遭國際拳擊總會(IBA)取消其世錦賽資格,IBA在2024年8月5日舉行記者會,指二人在2023年的世錦賽期間接受了血液性別測試,結果顯示二人有男性染色體,因此她們被撤銷了參賽資格。IBA稱已將2023年的測試結果通知國際奧委會(IOC),惟對方沒有採取行動,IBA更批評奧委會只根據護照上顯示的性別判斷參賽資格做法不當。奧委會則強調他們已不再承認IBA,又重申支持兩位運動員,強調二人由出生、成長到參賽一直都是女性,同時嚴厲批評IBA的言論和態度傷害了運動員自尊。奧委會更形容IBA是一個信譽不佳的組織,又陷入財務危機,亦因由俄羅斯人主導領導層令雙方關係破裂。

而在奧運會賽事中,與哈莉芙對打了僅46秒的意大利選手Angela Carini,因為被對方擊中後感到無比痛楚,宣佈棄賽,還在擂台上落淚,亦未有跟哈莉芙握手。IBA在8月2日突然宣佈會向Carini派發50,000美元獎金,又向意大利國家拳擊總會及Carini的教練,各派發25,000美元獎金。有關舉動同樣惹來批評,令人覺得IBA有意和准許性別爭議拳手參賽的奧委會鬧對抗。IBA主席直言:「不忍看到Carini的眼淚,我可以保證,我們會保護每一名拳手,不明白奧運為何要毀掉女性拳擊,為安全起見,只有符合資格的人才能上擂台比賽。」有媒體指,未知道Carini及意大利國家拳擊總會是否會接受有關獎金。[6]

英國,團體TransActual和一名根據法院命令而沒有公開姓名的青少年,早前入稟挑戰前衛生大臣Victoria Atkins的決定,有關決定禁止私營處方者向18歲以下人士處方延緩青春期發展的荷爾蒙,即青春期阻斷劑,是錯用緊急立法程序。2024年7月29日,英國高等法院裁定,禁止對青少年性別焦躁症患者銷售或提供青春期阻滯劑的法令是合法的。法官Beverley Lang在裁決中表示,英國國民保健署(National Health Service, NHS)委託進行的評估指出,「青春期阻斷劑的使用會帶來非常重大風險和非常有限的益處」,這提供了「有力的科學證據」來支持政府發出的緊急禁令。

上述對青春期阻斷劑的評估報告還指出,在決定某種治療是否應按常規提供時,「僅僅證明一種藥物不會造成傷害是不夠的,還需要證明它能否在特定患者群體中帶來臨床益處。」NHS在3月時宣佈,停止對未成年人處方青春期阻斷劑,後來英政府更發出緊急禁令,禁止私營處方者對18歲以下人士開出青春期阻斷劑,有關禁令生效期為6月3日至9月3日。[7]

幾百名烏克蘭的LGBTQ(男女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及酷兒)軍人及其支持者在2024年6月16日於基輔遊行,強調他們在與俄羅斯的戰爭中為國家服務並作出貢獻,他們要求可以有更多的權利。這些軍人穿著帶有六色彩虹和獨角獸徽章的制服,呼籲政府在法律上承認同性伴侶的關係。儘管這次活動被稱為同志驕傲遊行,但氣氛並不如和平時期那樣慶祝,反而據稱因受到反對者的威脅,令這次遊行被警察嚴密地保護。LGBTQ軍人在軍中的角色會改變社會對於同性伴侶的態度。軍人Dmitriy Pavlov表示:「我們是普通人,與其他人平起平坐地戰鬥,但卻被剝奪了其他人擁有的權利。」[8]

蘇晟旭、金龍敏這對男同志伴侶於2019年舉行婚禮,但南韓《民法》並不承認同性婚姻。2020年2月,金向國民健康保險公團將蘇登記為他的受養人,讓他獲得保障,但後來健保公團指蘇不符合受養人的條件。蘇在2021年2月提起行政訴訟,稱他與金為婚姻關係,認為以同性為由否定健保配偶資格,有違受養人制度的宗旨。2022年,首爾行政法院一審判決原告敗訴,稱依據南韓《民法》、最高法院及憲法法院的判例,或南韓社會的普遍觀念,仍視婚姻為男女之間建立的關係,目前沒有將同性結合納入婚姻範疇的依據。但高等法院在2023年2日改判原告勝訴,指如沒有合理理由拒絕讓蘇獲得配偶應得的保險權利便是歧視。

2024年7月18日,南韓最高法院裁定蘇晟旭勝訴,確認同性伴侶和異性伴侶享有同樣的健保福利。這是南韓最高法院首次承認南韓《民法》尚未承認的同性伴侶法律權利。有報道指,裁決可能為南韓的同性婚姻合法化鋪路。最高法院在判決中表示,《國民健康保險法》並沒有明文將同性伴侶排除在受益人之外,若僅以同性伴侶的關係為由排除原告的健保配偶資格,不但是歧視行為,也嚴重侵犯人的尊嚴和價值、幸福追求權、隱私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權利。[9]

日本法例規定,想要改變官方文件上出生時的性別,有關的跨性別者必須被診斷為患有性別畸形恐懼症(gender dysmorphia),並且必須接受切除性器官的手術。早前一位40餘歲的日本西部居民就有關更改性別的要求提出訴訟,他出生時為男性,他要求在文件中合法更改性別卻被下級法院駁回,在審訊期間,原訴人曾透過律師表示,手術要求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和身體負擔,並違反了憲法對平等權利的保障。

日本的最高法院曾在2023年10月,裁定法例要求更改性別者絕育屬違憲,並將本案發回高等法院,命令重新審查可否免除原訴人接受性別確認手術。2024年7月10日,廣島高等法院裁定,原訴人可更改其官方文件上的性別,又指現時目前有關更改文件上性別的要求可能違憲。簡言之,廣島的高等法院批准了該名跨性別者合法更改官方文件上的性別,毋須接受變性手術。[10]

(資料截至2024年8月19日)


[1] Andrew Demillo, Geoff Mulvihill and Hannah Schoenbaum, “Federal protections of transgender students are in effect where courts haven’t blocked them.”  AP. August 2, 2024. https://apnews.com/article/transgender-rights-title-ix-schools-2093e480783d207ee4ce9ffa7c74e932.

[2] Terry Spencer, “Florida school board suspends employee who allowed her transgender daughter to play girls volleyball.” abc News.  July 31, 2024. https://apnews.com/article/transgender-student-sports-florida-625d687b3f234f0b5059b6346b1470d6; https://www.nbcnews.com/nbc-out/out-news/florida-school-staffer-suspended-allowing-trans-daughter-girls-volleyb-rcna164453.

[3] “Transgender woman’s use of a gym locker room spurs protests and investigations in Missouri.” AP. August 3, 2024. https://apnews.com/article/bathroom-transgender-missouri-gym-ed3a6050ff8313144e6815e4a07e4af9.

[5] Patrick Reilly, “Vatican breaks silence on controversial 2024 Paris Olympics’ ‘Last Supper’ drag performance.” New York Post, August 4, 2024. https://nypost.com/2024/08/04/world-news/vatican-breaks-silence-on-2024-paris-olympics-last-supper-drag-performance/.

[8] Derek Gatopoulos and Alex Babenko, “LGBTQ soldiers in Ukraine hope their service is changing attitudes as they rally for legal rights.” AP. June 16, 2024. https://apnews.com/article/ukraine-russia-lgbt-pride-703de9b80de9d9dd0094235705af7f63.

[10] Mari Yamaguchi, “Court in Japan allows transgender woman to officially change gender without compulsory surgery.” AP. July 12, 2024. https://apnews.com/article/japan-court-ruling-transgender-gender-surgery-d0a15add68ed21cb33897bb5fc0128a1.

 

奧運性別爭議的背後

張勇傑 | 明光社高級項目主任(性教育)
16/09/2024

2024年巴黎奧運會已圓滿落幕,當中女子拳擊比賽項目出現了性別爭議,阿爾及利亞選手哈莉芙(Imane Khelif)和中華台北選手林郁婷在她們所屬的級別拳賽中取得冠軍,但外界對她們的性別有所質疑,因二人在過去的賽事中曾被國際拳擊總會(IBA)取消參賽資格,會方稱二人有XY染色體,不符合參加女子比賽的標準。

國際奧委會(IOC)對參賽選手的性別狀況有其指引,認為所有人,不論其性別認同、性別表達、性別變異(sex variations),應在安全且無偏見的環境中,並以最符合他們性別認同的組別參與比賽。但不同體育協會可自行制定男女組別的參賽資格標準,以確保同一組別內的任何運動員都不會面對不公平和擁有不成比例的競爭優勢。因此,本屆巴黎奧運有多項賽事都對跨性別運動員設下了門檻:划艇賽事的要求被指為近乎禁止跨性別運動員參加女性賽事;田徑、游泳、欖球、板球、單車項目,跨性別選手須在青春期前完成性別轉換(transition)才能參加女子組別賽事;三項鐵人、網球和射箭項目則要求選手的睪酮水平在指定標準以下。[1]

國際拳擊總會因著某些問題被國際奧委會撤銷承認其官方地位,因此由上屆東京奧運開始,奧運拳擊賽事都由奧委會成立的工作小組負責,該小組沿用了2016年里約奧運對跨性別運動員的規定,[2] 跨性別女運動員(即生理性別是男,性別認同是女)毋須接受性別重置手術也可以參加女子組賽事,但體內睪酮在比賽前12個月內及比賽期間不可高於10 nmol/L。[3]

在本屆奧運的拳擊賽事中,對於兩位備受爭議的女性拳擊選手,奧委會並不會考慮她們是否有XY染色體,只要她們的護照顯示其性別是女性,便具備參與女子拳擊比賽的資格。[4] 早在2011年11月,奧委會已宣佈棄用以睪酮檢測結果作為參賽標準的框架,因此她們亦不用接受睪酮測試。至於跨性別女性參與女性賽事是否公平,可參閱筆者所寫的〈跨越了公平的跨性別運動員〉,[5] 但其實今次爭議並不涉及跨性別運動員參賽。

兩位拳擊選手都不是跨性別人士,她們由出生一刻開始都是以女性的身份生活。但她們二人的外表是比較男性化,如果單憑外表,相信有人會誤會她們是男性。國際拳擊總會沒有進一步拿出她們體內有XY染色體的證據,大眾也不能斷言兩位選手的身體狀況如何。但在科學上,女性體內是否有可能存在XY染色體呢?

人體的第23對染色體是性染色體,一般來說男性的性染色體是XY,女性的性染色體是XX。女性體內應該不會出現XY染色體的,但其實有例外的情況,性發育障礙(Disorders of Sex DevelopmentDSD)會令女性體內出現XY染色體。

性發育障礙是指一系列染色體及基因異常所引致的性別發育異常狀況,包括10多種病症,包括我們日常提及的雙性人,導致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涉及複雜的生物化學反應,影響胎兒發展和日後的成長。5α-還原酶缺乏症(5-alpha-reductase deficiency)是其中一種性發育障礙,患者的性染色體是XY,但因基因突變而未能產生其中一款5α還原酶SRD5A2,而該款5α還原酶的作用是將睪酮轉化為DHT,而DHT在胎兒成長期間會使陰莖和陰囊(即外生殖器)發育成形。因此5α-還原酶缺乏症患者出生時,由於其下體表徵看似一般女嬰,所以會被當為女性照顧。到青春期時,另一款還原酶SRD5A1正常運作,便會製造出大量DHT,原本的女孩身體會發育為成年男性身體,患者到了此時才發現自己患有5α-還原酶缺乏症。因此,雖然出生證明顯示其性別是女性,但患者的體內會有XY染色體,睪酮水平也會比一般女性為高。

另一個出現在XY染色體人士身上的性發育障礙,是雄激素不敏感症候群(androgen insensitivity syndrome),[6] 由於雄激素受體基因的變化,影響身體對雄激素(androgen)作出反應。部份患者對雄激素完全沒有反應(complete androgen insensitivity syndrome),其外生殖器發展成女性的性徵,因而被當為女性照顧,但其體內既沒有子宮及卵巢,兼有睪丸在其腹腔中。部份患者對雄激素有部份反應(partial androgen insensitivity syndrome),根據反應的程度外生殖器會發展成介乎男性與女性之間,故有可能被視為男性或女性撫養。

因此,一個出世紙顯示其性別為女性,也一直以女性身份生活的人,體內也有機會存在XY染色體。而其他性發育障礙的狀況,也會令XX染色體人士的外生殖器發展成男性的性徵,令患者被視為男性撫養。雖然情況算是罕見,但在全球人口中,性發育障礙的患者也有一定數目,社會應如何看待他們的性別,按出生文件、性染色體,還是按他們的意願來劃分呢?

性發育障礙人士有參與運動競賽的權利,另一方面,性發育障礙的女運動員體內睪酮比一般女性高,雖然個別運動項目對運動員體內睪酮水平有所限制,但仍有可能構成不公平的情況。如何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有待社會尋求共識。


[1] Lucy Middleton, “Which sports will allow trans athletes at the Paris Olympics?” Context, last modified July 4, 2024, https://www.context.news/socioeconomic-inclusion/which-sports-will-allow-trans-athletes-at-the-paris-olympics.

[2] “Joint Paris 2024 Boxing Unit/IOC Statement,”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last modified August 2, 2024, https://olympics.com/ioc/news/joint-paris-2024-boxing-unit-ioc-statement.

[3] “Rio 2016: Olympic body changes transgender guidelines,” CNN, last modified January 25, 2016, https://edition.cnn.com/2016/01/25/sport/transgender-olympic-athletes/index.html.

[4] Graham Dunbar, “Sex eligibility rules for female athletes are complex and legally difficult. Here’s how they work,” AP, last modified August 8, 2024, https://apnews.com/article/sex-eligibility-tests-female-athletes-07572d23d409126a8e069cb0bced1706.

[5] 張勇傑:〈跨越了公平的跨性別運動員〉,《燭光》,第139期(2021年7月):16–17,網站:https://www.truth-light.org.hk/nt/article/跨越了公平的跨性別運動員(最後參閱日期:2024年9月11日)。

[6] “Androgen insensitivity syndrome,” MedlinePlus, last modified April 1, 2024, https://medlineplus.gov/genetics/condition/androgen-insensitivity-syndrome/.

迷思與迷途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30/07/2024

人生就像一場海上旅程,在茫茫大海之中,有時十分容易迷途,而只要小小的偏差,最後卻可以偏離到千里之外!在我們的身邊其實有許多似是而非的道理,一個不慎便會落入一些並無根據的迷思,但卻以為自己掌握了一些駭人聽聞的真相和真理。就像不同年代的年輕人對戀愛都有不同的迷思,在互聯網無遠弗屆的今天,透過交友程式衍生出的戀愛觀,以及近年興起的「pre拍拖」戀愛模式,究竟是為對戀愛躍躍欲試的年輕人提供了新的機遇、還是新的危機呢?又如西方興起的性別自主、認為性別可以隨意跨越的風氣,同性可以結婚、同性可以領養或透過生殖科技刻意帶來「沒有父親」或「沒有母親」的下一代,究竟是擴大了婚姻和家庭的定義,還是令婚姻和家庭逐步瓦解呢?

很多事物的原意是好的,但拿捏不準便會有反效果,就如互聯網是劃時代的重大發明,改變了全人類的生活和學習模式,但亦是令不少人沉溺的開始,成長和成癮有時只是一線之差,正如勇氣和冷漠亦然,作為信徒如何在當今世代勇敢地活出基督而不是頑固地羞辱主名,值得我們常常小心細察。此外,當教會很多時高舉一些價值卻沒有活出應有的樣式時,只會令信徒和非信徒都感到迷茫,例如當我們不斷強調婚姻和家庭的重要,但在教會生活各項安排卻用了許多對家庭不友善的方法時,只會令其他人嗤之以鼻,適得其反。希望今期《燭光》能夠刺激大家的思考,一起努力走出迷思、避免迷途。

勿讓孩子被同志運動影響

何慕怡 | 明光社助理總幹事
30/07/2024
明光社

美國加州的女子監獄發生了強姦案,當中的疑犯是一名男跨女跨性別的囚犯,由於他自稱是女子,雖然仍未接受變性手術,甚至長著鬍子,但在美國加州的新法例下,他仍可以從男子監獄遷到女子監獄,最後他被指控在女子監獄裡強姦了另一名女囚犯。[1] 在2021年,美國加州實施新法例,加州監獄系統中的跨性別、雙性人和非二元性別囚犯有權依據他們的性別認同選擇被安置在男或女子監獄中,而不以生理性別來分配。據稱,加州中部的女子監獄醫療診所放有介紹各項避孕資源的宣傳海報,又提供避孕套及避孕藥。當有男跨女的囚犯被安置在女子監獄時,女囚犯似乎便應預期自己會遭強姦及有機會懷孕。加州懲教部門亦要求男跨女的囚犯在申請時必須參與一個課程,學習應對與女性共處時可能會產生的恐懼。[2]

明光社

以上的情況,在香港仍未發生,但近年來一次又一次的法庭裁決,正在一步一步衝擊香港的核心文化。就以早前的判決為例,法院已裁定政府未履行「積極義務」確立替代框架承認同性伴侶的法律關係,有違《香港人權法案》所保障的權利。政府須於法庭頒令起計兩年內立法制定替代框架,以承認同性伴侶的法律關係。如此,按照現時法庭對同性戀或跨性別相關法例的判決,日後再有同類案件,將會以外地及本地的案例作參考,未來的香港會否變成另一個加州,男跨女的囚犯也可以要求遷入女子監獄?這仍是未知之數,但情況實在令人擔心。不只如此,美國有一些州份的情況更加影響至兒童的福祉:男跨女運動員也可以參加學校的女子組運動比賽、[3] 在幼稚園、中、小學的課程裡,將同性戀、跨性別的內容列為必修課,教導孩子自己的性別並不是在出生時已被決定,而學生可以在沒有家長同意的情況下,離開學校去接受變性荷爾蒙治療,假若家長質疑孩子探索自己的性別,甚至可能被指控為虐待孩子。此外,也有人會教導孩子,家庭並不是一個安全的地方,所以父母常常都是最後一個才知道自己的孩子是跨性別的人。

以上的情況,並非想像,確實正在發生,一些父母為了孩子起來遊行反抗,可惜已經太遲,因為這種文化已經在美國落地生根,難以抗衡今日的美國,會否成為明日的香港,就要看我們有沒有正視問題的決心及有沒有明察的眼睛,看得見事情繼續發展的嚴重性,並以行動把這個仍未生根的文化及時拔走。

父母應在這個正在蛻變中的社會好好引導自己的孩子,我們必定是愛我們的孩子,無論孩子是同性戀者或跨性別者,父母都會接納、關心及愛他們。然而,這份愛是理性的,我們不會引導自己的孩子成為同性戀者或跨性別人士,也不會向他們教導這樣做是沒有問題,甚或是跟得上潮流的指標。故此,當一些來自社會、學校、機構等人士在社區或學校推行同性戀或跨性別教育時,我們必須提高警覺。要知道同運人士看準的是愈早影響孩子愈好,在他們仍是一張白紙時,便要透過傳媒、學校影響他們。正如基督教民意調查專家據研究表示,人一過14歲,決志信主的機會便會大減。而小孩子較易接受福音,跟願意接受同性戀是同一道理。[4] 同運人士透過不斷的洗腦,是可以改變了人心的,在2023年公佈的一項調查便反映了有關情況,調查發現香港公眾對同性伴侶權利的看法在過去10年間出現了很大的變化,當中有60%受訪者表示支持同性的婚姻,比2017年及2013年為多,可見其影響力。如此可見,未來10年後又會如何,實在為下一代憂慮。

我們若能團結與行動,便會有轉變的機會,我們要把兒童福祉放在首位。社會的文化應由社會每一位市民去集體形成,而不是由法庭的數位法官去決定。我們願意尊重並關懷同性戀及跨性別人士,明白他們的心路歷程也是很艱辛的,跨性別者在性別中掙扎,同性戀者在性傾向方面的掙扎,也是痛苦的,不足為外人道。然而,這個艱辛、痛苦的經歷不代表無辜的孩子應該被改變、被塑造,被人引導走上類似的道路。

人一生下來,他便開始遭遇到和外界的互動,而其一生如何演變,亦決定於他與外界的關係如何,最後形成他生命的藍圖。曾有學者統計,一個五歲大的孩子,就已經與外界發生過60,000種互動,這些經驗在他的腦海固定下來,而且會引導孩子的一生。[5] 父母是整個家庭的領導者,教導孩子認識人類的真實面進而了解人生。孩子不會蓄意變壞,如果他們做錯了,正意味著需要父母給予指引和鼓勵。[6] 重要是孩子可以從人生的不同經驗中知道自己是一個有價值的人,感受到有自尊及父母的愛,在過程中不斷成長,然後便會重回正軌,走上當行的道路。聖經箴言二十二章6節說:「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在彎曲的世代中,願父母都以愛引導、保護孩子,避免他們成為意識形態爭戰中的受害人。


[1] 〈跨性別性侵|美女囚獄中遭魁梧牢友強姦 疑犯從未接受變性手術自認女性〉,星島頭條,2024年5月28日,網站:https://www.stheadline.com/realtime-world/3348613/跨性別性侵美女囚獄中遭魁梧牢友強姦-疑犯從未接受變性手術自認女性(最後參閱日期:2024年7月18日)。

[2] 〈女囚犯被迫與生理男性同囚 美懲教部門以宣傳避孕應對〉,明光社,2023年8月22日,網站:https://www.truth-light.org.hk/nt/article/女囚犯被迫與生理男性同囚-美懲教部門以宣傳避孕應對(最後參閱日期:2024年7月18日)。

[3] Fred Robledo, “Azusa High transgender student-athlete Pat Cordova-Goff attends first practice,” San Gabriel Valley Tribune, last modified August 30, 2017, https://www.sgvtribune.com/2014/02/18/azusa-high-transgender-student-athlete-pat-cordova-goff-attends-first-practice/.

[4] 西爾斯〔A. Sears〕、奧斯頓〔C. Osten〕:《移風易俗的同性戀運動:當前宗教及言論自由所面對的最大挑戰》(The Homosexual Agenda: Exposing the Principal Threat to Religious Freedom Today),陳恩明譯(香港:明光社,2013),頁60。

[5] 薩提爾〔V. Satir〕:《家庭如何塑造人》(The New Peoplemaking),吳就君譯(新北:張老師文化,2002),頁59。

[6] 同上書,頁18–20。

同運議程LGBT+ Agenda (2024年7月)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30/07/2024

承繼自席捲全球的西方性解放浪潮,其推動性文化改革的核心意識是:任何性傾向和性別身份都是天生、正常、不可改變及道德正當的。透過一步一步滲透文化、教育和法律,它強制異見者消音,並瓦解「性別、婚姻、家庭」等倫理價值。

全球

泰國

2024年6月18日,泰國參議院以130票贊成、4票反對和18票棄權,大比數通過同性婚姻法案,按照程序,法案需要獲泰王的認可,然後刊登在《王室公報》後120天,法律才會生效。這意味著同性伴侶可以在今年內於當地結婚,並享有完全的法律、經濟和醫療權利。[1]

聯合衛理公會(The United Methodist Church)於美國舉行的大會在2024年5月3日下午結束,一連10天的會議決定了不少重要事情,最後幾天的議決是與LGBTQ(男女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及酷兒)的議題相關。5月1日,大會通過取消聯合衛理公會自1984年以來實施的規定,有關規則禁止向「公開承認自己是同性戀者」的人士授予聖職。同日,會議亦通過了修訂,令上級的牧職人員日後不得因教牧人員或教會舉辦同性婚禮而對其作出處罰。即是說,神職人員對於是否舉辦同性婚禮有其自主權。另一項修訂,則通過敦促主教理事會在向教會合作組織派遣代表時,能做到包容不同性別、種族、民族、年齡、殘障情況、性傾向和經濟狀況的人士。

5月2日,大會以523票贊成,161票反對,通過刪除了教會的《紀律書》之中一句的條文:「同性戀行為……與基督教教義不相容」;該條文存在於《紀律書》之中有52年之久。大會亦確認了以下新修訂的婚姻定義:「婚姻是神聖的、終生的盟約,將兩個有信仰的人(成年的男女或兩個成年人)結合,並與上帝及宗教社群建立更深厚的關係。」此一定義肯定了不同性別成年人之間的婚姻,同時也將兩個成年人之間的婚姻納入其中,擴大了婚姻的定義。5月3日,代表們批准了教會法的四項修改,這些修訂同時終止了與同性戀有關的剩餘禁令。

有關會議結束之後,聯合衛理公會的資深牧師Joelle Henneman表示:「我們還沒有達到基督教的完美境界。然而,在前進的道路上,我們與既多元又和諧的聲音一起前進。」[2]

2024年4月,以美國總統拜登為首的政府公佈修定後的《教育法修正案第九條》(Title IX),試圖保護跨性別學生在學校的權利,凡禁止跨性別學生按其性別認同使用學校的洗手間、更衣室等設施的條例,都有可能被指為歧視及遭到禁止,基本上這與共和黨控制州的法律會產生衝突。有關修訂將於8月生效。

在5月7日,幾個由共和黨主導的州份,包括密蘇里州、奧克拉荷馬州、阿肯色州、愛荷華州、內布拉斯加州、北達科他州和南達科他州,入稟法院挑戰這項新修訂的法規。原訴人稱,將對跨性別學生的保護納入在於1972年通過的《第九條》中是違憲行為;《第九條》原本是保障婦女的權利而制定反歧視法,它適用於接受聯邦資助的學校和大學。不過,新修訂的《第九條》明確訂明,禁止基於性傾向和性別認同的歧視。多名共和黨的州檢察長稱,新的修訂將損害女性和女孩的權益,踐踏言論自由,並會為各州帶來負擔,因為這些州份近年來已通過了與新法規相抵觸的法例。

在5月13日,密西西比州州長Tate Reeves便簽署一項新法例,禁止跨性別人士在公共教育建築物中依照其性別認同使用浴室、更衣室和宿舍,除了密西西比州,至少有11個州有法例限制跨性別學生依照其性別認同使用浴室設施。[3]

2024年6月11日,資深法官Robert Hinkle推翻了美國佛羅里達州在2023年通過的一項法例,稱該法違憲。有關法例禁止跨性別未成年人在父母許可的情況下接受青春期阻斷劑和荷爾蒙治療,Hinkle認為該禁令實在太過份。另外,他亦阻止了該州的另一項措施,有關措施要求跨性別成年人只能接受醫生的治療,而不可以接受註冊護士或其他合格醫療人員的治療。而跨性別成年人不得接受線上治療的禁令,亦遭Hinkle廢除。[4]

2024年5月16日,由共和黨主導的美國新罕布什爾州參議院,以13比10通過了一項法案,該法案要求學校將所有運動隊伍劃分為女子隊、男子隊或混合隊,參加資格則根據學生的出生證明書決定,此舉禁止就讀5年級至12年級的跨性別運動員依據其性別認同參加學校的運動隊伍,該法案的支持者表示,他們希望保護女性學生免受體格較大、力量較強的跨性別運動員傷害。該州州長於7月19日簽署這項法案,有關法例會在30日內生效。[5]

2024年5月15日,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CLU)和密西西比州的ACLU向美國教育部民權辦公室提出了一項行政申訴,事緣一名來自美國密西西比州墨西哥灣沿岸地區的跨性別女孩,想要在一個地域性樂隊活動中穿上裙子,但其學校堅持他的衣著需要依據出生時的性別。提出投訴的兩個機構,希望哈里森縣學區撤銷基於性別的服裝規定,他們認為學區的服裝規定違反了1972年頒布的《教育法修正案第九條》。該法禁止任何接受聯邦資助的教育課室或活動,作出基於性別的歧視行為。該學區是在2023年7月新增了一項規定,要求學生的服裝必須與其出生時的性別一致。[6]

早於2019年,有來自美國田納西州的跨性別者入稟位於納什維爾的聯邦法院,表示田納西州政府禁止市民更改出生證明上的性別記項,並不符合政府的合法利益,反而讓跨性別者需出示不符合其性別認同的出生證明,會令他們遭受歧視、騷擾甚至暴力。提訴人認為這項政策違憲。2023年,一名聯邦法官駁回了這宗案件,裁定儘管「性別」一詞有多種定義,但就田納西州的出生證明而言,其意思是非常明確和具體,它所指的是出生時的外生殖器所決定的性別。提訴人就案件上訴,2024年5月2日,聯邦上訴法院聆聽了雙方就田納西州相關政策的論辯。7月12日,上訴法院裁定幾位跨性別提訴人敗訴,並指州政府禁止市民更改出生證明上的性別記項政策,並沒有違憲。[7]

NBA籃球員Dwyane Wade,他的「女兒」Zaya原生性別為男孩,在2020年公開表示自己是跨性別人士,當時美國的佛羅里達州以及部份州份正在就限制跨性別人士的法例進行立法工作。為此,Wade家族在2023年賣掉佛羅里達州的房子,又搬遷到了加州。2024年5月23日,他接受了非牟利組織The Elevate Prize Foundation頒發的Elevate Prize Catalyst Award,及25萬美元的獎金,Wade會把這筆獎金投入其家族基金會資助的組織Translatable,以為跨性別人士提供一個社區,支持他們的成長、心理健康和福祉,讓這個空間引發更多的對話,從而達到更大的理解和接受。Elevate Prize Foundation的行政總裁Carolina Garcìa Jayaram聽完Wade的分享後,表示會再額外捐出一筆錢給Translatable。[8]

明光社

美國懷俄明大學的姊妹會(又稱作女生聯誼會)在2022年秋季決定讓男跨女人士Artemis Langford成為會員,有六名該會成員因而向法院提訴。2023年8月,地區法院法官Alan Johnson駁回了這幾名成員的訴訟,理由是姊妹會的章程中沒有明確定義甚麼人是女性,因此入會資格屬於姊妹會自行解釋的範圍。同年10月,六名提訴人決定上訴,控訴姊妹會「違背了自己的章程和其他管治文件,惡意改變會員的資格」。2024年5月14日,獨立婦女法律中心(IWLC)代表她們在丹佛的第10巡迴上訴法院中,向三名法官陳述案件。她們除了指姊妹會的做法違反了章程,還表示Langford曾在姊妹會的宿舍內騷擾她們,觀看她們更衣、拍照並提出屬於「侵犯性」的性問題。不過,聯邦上訴法院法官卻對訴訟表達了疑慮,他們不確定是否能就一名跨性別女性被納入懷俄明大學姊妹會的事情作裁決,也不確定下級法院是否應該繼續審理此案。上訴法院在6月12日駁回了上訴,又指法院無權聆訊此案。

其中一位原訴人Allie Coghan曾接受訪問,提到Langford入會使她和姊妹們感到即使在自己的家中也非常不安全。Coghan提到姊妹會沒有傾聽她們的恐懼和負面經歷,甚至孤立任何不贊同Langford入會的人,將她們標示為「恐跨」,並使用「欺凌策略」來迫使她們同意。[9]

美國加州朱魯帕谷高中工作的體育老師Jessica Tapia一度被指違反學區的政策而遭到解僱,事緣她拒絕用學生喜歡的性別認同代名詞稱呼他們,又令家長知道孩子的性別認同,未有為學生「保密」。一個非牟利的法律團體Advocates for Faith & Freedom,在2023年對朱魯帕谷聯合學區提出聯邦訴訟,指控學區的跨性別政策侵犯了Tapia的基督教宗教信仰,剝奪了她行使宗教自由和言論自由的權利。2024年5月,Advocates for Faith & Freedom宣佈,該學區同意了一項和解協議,和解的總金額會達360,000美元,Tapia將得到當中285,000美元,其餘的為她的律師費。[10]

 

本地

終審法院在2023年9月就《岑子杰對律政司司長》一案作出判決,裁定政府未有履行積極義務,為同性伴侶確立替代途徑以承認他們的婚姻關係,並在10月27日頒令,要求政府須在當日起兩年內確立同性伴侶關係的替代框架,使同性伴侶關係能獲法律承認。

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在2024年5月29日的立法會會議上提出書面質詢,詢問政府有關工作的進展,當局會否制訂準則,協助其判斷一段同性伴侶關係是否符合替代框架的申請門檻,防止替代框架被濫用,她亦問及政府有否考慮如何界定並區分可納入替代框架的核心權利及附加權利。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衞的書面回覆指,有關工作正積極進行中,之後會有更具體建議。由於有關議題複雜且涉及層面廣泛,當局正按法庭相關判決及時間表,與律政司及相關政策局就法律上承認同性伴侶關係的相關機制、承認門檻、準則、條件、如何有效防止替代框架被濫用等,以及其所衍生的相關權利和責任,包括「核心權利」和「附加權利」等,進行詳細研究和落實部署。[11]

每年的5月17日被定為「國際不再恐同日」,今年有同志組織於當日在銅鑼灣東角道行人專用區擺設街頭展覽,在世界地圖上羅列承認同性婚姻制度的地區。[12]

跨性別人士Q和謝浩霖,就入境處拒絕二人更改身份證上性別記項提司法覆核,終審法院裁定二人勝訴,政府在2024年4月初公佈,更改香港身份證上性別記項政策的修訂。關愛雙性人群體組織「藩籬以外——認識及關愛雙性人」的創辦人細細老師歡迎政策的修訂,但亦指政府沒有給予雙性群體完全不受傷害的政策,令人失望。明光社總幹事蔡志森則在機構的影片欄目中指出,變性手術本來充滿爭議,如果有人不能接納自己的現況並尋求改變,決定接受不能逆轉的手術,相信其他人是會尊重當事人,但他質疑為何社會的政策要配合一些人的個人選擇。他亦提出,依據當事人的感受來衡量是否改變社會重要原則是否適合。[13]

 

(資料截至2024年7月20日)


[2] Joey Butler, “May 3 wrap-up: Historic conference comes to a close.” UM News. May 3, 2024. https://www.umnews.org/en/news/may-3-wrap-up-historic-conference-comes-to-a-close; Rev. Joelle Henneman, “On toward Christian perfection after General Conference.” UM News, May 24, 2024. https://www.umnews.org/en/news/on-toward-christian-perfection-after-general-conference; Heather Hahn, “United Methodists remove same-sex wedding ban.” UM News. May 3, 2024. https://www.umnews.org/en/news/united-methodists-remove-same-sex-wedding-ban; Heather Hahn, “Church ends 52-year-old anti-gay stance.” UM News. May 2, 2024. https://www.umnews.org/en/news/church-ends-52-year-old-anti-gay-stance; Heather Hahn, “40-year ban on gay clergy struck down.” UM News. May 1, 2024. https://www.umnews.org/en/news/40-year-ban-on-gay-clergy-struck-down;〈聯合衛理公會大比數通過決議 修訂婚姻定義刪五十載反同條文〉,《時代論壇》。2024年5月14日。https://www.christiantimes.org.hk/Common/Reader/News/ShowNews.jsp?Nid=174427&Pid=102&Version=0&Cid=2143&Charset=big5_hkscs&fbclid=IwY2xjawCyr-hleHRuA2FlbQIxMQABHYCLbPO1JIL4uYZT3nzDUtMXx4wakr1iavqZqwp9JBb3OZHOUmG5tFcarQ_aem_AXorFuV3DHKOdCuLpeHMTE1u076W-Fl1pMdRZebcUUQMrmfxESYjErliX7r-bcKTMLm2Tg6XxvZlJvN2XvoYHYdJ

[3] Geoff Mulvihill, “New federal rule bars transgender school bathroom bans, but it likely isn’t the final word.” AP. April 23, 2024. https://apnews.com/article/title-ix-transgender-bathroom-bans-645b5564ce227a9efe2c05f883609ae8; https://www.ed.gov/news/press-releases/us-department-education-releases-final-title-ix-regulations-providing-vital-protections-against-sex-discrimination; Andrew Demillo, “More GOP states challenge federal rules protecting transgender students.” AP. May 8, 2024. https://apnews.com/article/title-ix-arkansas-missouri-oklahoma-transgender-32225d0e70dd8b5450b597c73cdf3f5c; Geoff Mulvihill and Sara Cline, “Conservative states challenge federal rule on treatment of transgender students.” AP. April 30, 2024. https://apnews.com/article/title-ix-lawsuit-states-bathrooms-lawsuit-f731ff2f1afd24a1f246443f12053bcc; Emily Wagster Pettus, “Mississippi governor signs law restricting transgender people’s use of bathrooms and locker rooms.” AP. May 14, 2024. https://apnews.com/article/transgender-legislation-mississippi-bathrooms-dd439b50453e09ef335a3445ef2d02d6.

[4] Terry Spencer, “A Florida law blocking treatment for transgender children is thrown out by a federal judge.” AP. June 8, 2024. https://apnews.com/article/transgender-rights-children-florida-592b24b28e365ded336ca841f2ac90ac.

[5] Holly Ramer, “New Hampshire Senate passes bill to restrict transgender athletes in grades 5-12.” AP. May 17, 2024, https://apnews.com/article/transgender-athletes-new-hampshire-2225033f22c9ea2e5bb20e5a2784e4a4; “New Hampshire Gov. Sununu signs bill banning transgender girls from girls’ sports,” AP, July 20, 2024, https://apnews.com/article/transgender-athletes-new-hampshire-5f6d70e89c9f7d9f494d2ed650e94c67.

[6] “Transgender girl faces discrimination from a Mississippi school’s dress code, ACLU says.” AP. May 17, 2024. https://apnews.com/article/mississippi-transgender-student-aclu-dress-code-ed672cfc1c119e39459827c7bc45b9fa

[7] Travis Loller, “Transgender Tennesseans want state’s refusal to amend birth certificates declared unconstitutional.” AP. May 3, 2024. https://apnews.com/article/tennessee-birth-certificates-transgender-policy-6bdc75d77fcab14e24fd3fa2582588f6; “Federal appeals court says there is no fundamental right to change one’s sex on a birth certificate,” AP, July 13, 2024, https://apnews.com/article/tennessee-birth-certificates-transgender-policy-7cad2460d7fcb06d0aff1a2849ab1f33.

[8] Glenn Gamboa, “NBA great Dwyane Wade launches Translatable, an online community supporting transgender youth.” AP. May 24, 2024. https://apnews.com/article/dwyane-wade-zaya-transgender-support-translatable-787a84ea900db10783104cb92f9a2508.

[9] “Appeal judges voice doubts about ruling on transgender woman’s admission into Wyoming sorority.” AP. May 15, 2024. https://apnews.com/article/wyoming-transgender-sorority-lawsuit-kappa-gamma-2d200273c4f3fc18bc56293d3c70e3d1; Peter Pinedo, “Wyoming sorority sisters sue over admission of biological man.” CNA. May 14, 2024. https://www.catholicnewsagency.com/news/257694/wyoming-sorority-sisters-sue-over-admission-of-biological-man; Mead Gruver, “Federal court dismisses appeal of lawsuit contesting transgender woman in Wyoming sorority,” yahoo! news, June 13, 2024, https://ca.news.yahoo.com/federal-court-dismisses-appeal-lawsuit-173526360.html.

[13]麥嘉殷:〈政府修訂更改身份證性別政策 關愛雙性組織歡迎 明光社憂有後遺症〉,《時代論壇》。2024年5月22日,網站:https://www.christiantimes.org.hk/Common/Reader/News/ShowNews.jsp?Nid=174475&Pid=102&Version=0&Cid=2141&Charset=big5_hkscs;蔡志森:〈再思未完成變性手術轉換身份證的後遺症〉,明光社網頁,2024年5月9日,網站:https://www.truth-light.org.hk/nt/video/再思未完成變性手術轉換身份證的後遺症

對家庭不友善的教會文化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30/07/2024

多年以前曾經聽一名在教會和學校熱心服侍的校長說自己和太太都很忙碌,他的子女好像有父有母的孤兒一樣,最令我驚訝的不是他和太太這樣火熱事奉,而是他竟然覺得這樣做沒有問題,因為從他的語氣我感受到的是自豪多於自責。一直以來,忙」似乎是華人教會的深層次文化,彷彿愈忙就愈忠心、愈屬靈,而愈忠心就應該愈忙,否則就是閒懶不結果子。難怪很多時都會聽到一些牧師和傳道人的子女說不喜歡教會、甚至討厭教會,因為教會令他們在成長時缺乏和父親或母親相處的時間,沒有機會享受正常的天倫之樂,他們深深感受到父母很關心其他人,但卻不關心自己!

除了教牧同工很忙碌之外,教會活動的安排往往也對家庭不友善,例如星期六、日會編排不少的聚會和會議,有些執事經常開會、甚至討論到半夜仍未有定案,而在公眾假期又會安排大大小小的活動或營會,務求令人覺得教會很興旺、弟兄姊妹很熱心,很多時這些活動都是分齡進行而不是以家庭為單位的,於是父母子女各有各的活動,就是沒有家庭一起的活動。

多年以前我擔任教會的執事,在聘請堂主任的時候,一位我們認為合適的人選在最後的面試時表示,由於一直以來他星期六的早上都會和太太一起飲茶行街拍拖,問我們可否逢星期六上午放假,我當時的回應是我認為沒有問題,只有某些特別的情況例外,就是喪禮和生死攸關的突發事件。其實要所有傳道同工每個星期六、日大部份時間都留在教會是沒有必要的,雖然星期六、日是最多不同年齡會友出現在教會的時候,但不代表所有同工都要全程在教會候命,讓會友可以即時找到教牧同工。更重要的是當會友有事需要同工關心的時候,是否知道可以找誰和如何聯絡,如果同工在平日去會友的工作地點與他們午膳、了解他們工作上的實際困難,可能更有意思。

此外,星期六上午、晚上和星期日下午,許多中小型堂會根本沒有甚麼活動,留在教會的會友亦未必很多,與幾十年前不少青少年在星期六、日好像以教會為家,經常留到晚上,趕也不願離開的情況已大大不同。就算萬一教會真的每星期都有聚會和活動,或是希望製造機會讓同工接觸會眾,同工亦可安排輪流在星期六和星期日的下午休息,讓他們陪伴家人,因為一般傳道人在星期一或二放假時,其他家人都要返工或返學,根本無法安排家庭活動,對促進家人的感情幫助不大。當教會和教牧強調重視婚姻和家庭的時候,不應該講一套、做一套」,若果照顧家人和建立和諧的家庭關係、做好見證真的十分重要的話,教會為何不努力配合?若果這只是信徒而非教牧真正要努力實踐的話,是否代表教會領袖有雙重標準呢?

在香港這個生活指數甚高又繁忙的大都會,要找藉口不積極參與教會的聚會和事奉很容易,包括要供樓交租、供養父母、子女要參與不同的課外活動、個人要不斷進修和補充平時的睡眠不足,因而未能經常參與聚會、無法十一奉獻等等,這都並非完全是藉口,而是生活逼人。教牧和會眾同樣面對這些困境,當教會要呼籲僱主善待僱員,在薪酬和工時上作出更合理的安排,並訂立家庭友善政策時,教會能否先以身作則?若教會不善待同工,又怎能理直氣壯地呼籲其他僱主那樣做,好讓弟兄姊妹有更大的空間照顧家庭和參與教會的聚會和事奉呢?

要改變一些對家庭不友善的文化,其中一個關鍵的角色是教會的長執,首先,大家不應再抱著忙碌等如熱心和忠心的想法,忠心是代表謹守崗位,努力回應上帝的召命,最重要的是事奉的態度而不是單以時間來衡量,在原定工作時間內盡忠職守,比起經常加班但態度懶散或效率不高,前者更有意思。工人得工價是應當的,大家不應認為在教會服侍就理應接受人工低、工時長。若果教會因財力有限而只能付出較低工資,相信一些願意服侍而家庭經濟壓力較輕的同工是不會介意的,但如果教會明明有能力,卻不給予同工較合理的待遇,其實就是變相的剝削。

教會長執除了應該給予同工較合理的待遇,讓他們的家庭毋須憂柴憂米之外,亦應主動考慮讓同工有一個家庭友善的較彈性工作時間,以便他們可以照顧家人的不同需要,例如因應接送年幼子女而調整當值的時間,在星期六、日和長假期不要填滿各項教會活動,預留一些時間讓同工陪伴家人,更要為他們擋下一些會友的不合理要求,因為教會同工和長執應是一個團隊,會友不應期望所有事都「有大食大」,一定要見到牧師或堂主任出席才滿意,否則牧師單是出席婚禮喪禮和探訪已忙得不可開交,莫說陪伴家人,連預備講章亦可能會有困難。如果教會真的重視家庭,必然應該包括教牧、長執和同工的家庭,不應有差別對待。

一個為了教會而忽略自己家庭的牧者根本就是一個壞榜樣,若認為這樣才是自己追求的事奉態度,還是不要結婚較好,不過,就算不結婚也不要以忙碌為藉口而不照顧父母呀!

勿將安慰變成二次傷害——如何與受苦者同行?

劉嘉成 | 明光社前輔導員
30/07/2024

明光社於2024年5月3日舉辦了「勿將安慰變成二次傷害——如何與受苦者同行?」網上講座,並邀請了香港教牧督導及心理治療學會檢證院牧朱蕙碧博士擔任講員,分享如何合情合理地關心正在受苦的人,避免令安慰變成二次傷害。

朱博士在講座中分享了自身關心他人及被別人關心的經驗,以及兩個模擬個案的短片。她指出陪伴對每位受苦者都是重要的,同行者就像「樹窿」給予受苦者一個傾訴的機會,讓他們可以訴說自身經歷,抒發心中鬱結,令他們體會到自己並非獨自承受苦,以致情緒得以紓緩。

她又表示,每位受苦者其實都帶著自己的想法、態度、情感和意圖來到別人的面前分享自己的經歷,這也反映他們對這個人的信賴,作為弟兄姊妹,如果聽到別人訴時,需要以合宜的態度回應,包括予以尊重、接納、真誠和同理心,幫助受苦者盡訴心中情。透過聆聽他們的每一句說話、每一聲嘆息,安慰者可以明白和了解到他們身處的景況,並能在合適的時候提出合宜的建議。

明光社

最能讓受苦者感到安慰,莫過於有人能夠在情感上與他們連結,體會到被明白和被看見,這可以幫助他們的緊張、焦慮、不安或哀傷等等的情緒得以紓緩。朱博士指出安慰者的用心聆聽和同理回應,最能與受苦者連結;聆聽使安慰者正確地了解受苦者的處境和需要,同理回應則使受苦者感受到安慰者的體諒和支持,這些都可以幫助人有效地與受苦者同行。

朱博士認為有幾個因素妨礙人與受苦者同行。假如聆聽者被自己的問題所困,或對他人的問題認知不足,便會難以明白他人的困難,或者他傾向以教導和解決問題的方式關心他人,這會妨礙他有效地陪伴他人。還有移情作用,即聆聽者身邊有一個親近的人,此人與聆聽者的關係不佳,而受苦者與這個人很相似,聆聽者有可能會將受苦者當成這個親近的人,並投射了憤怒的情緒,以致不能聆聽其故事。最後,如果聆聽者不能守口如瓶,也大大降低他真實地與人同行的可能。

最後,朱博士提醒每位願意與人同行的有心人,不要忘記好好照顧自己,每人都有自己的需要,惟有好好地在上帝裡面安靜得力,照顧好自己身心需要,保持良好狀態,才能更好地與受苦者同行。

誠邀大家按此處,收看足本講座。

廟祝文化

劉麗梅 | 作者為香港人,畢業於建道神學院,在香港牧會五年後移居台灣,現於中華福音神學院進修教牧學博士,現為自由傳道,丈夫為台灣人。
13/06/2024
專欄:有情無國界
國家:台灣

筆者在台灣的教會曾經全職及義務事奉過一段日子,現在已辭去全職的事奉。作一個自由人,某程度上是對教會制度的失望,也發現很難融入台灣教會的文化。在台灣,教會的傳道人/牧師類似是廟祝一樣,基本上不需要講甚麼呼召、Mission和Passion,只要你「人在」就可以了,因為在台灣,基督教尚不算普遍,根據2022年台灣教會報告,全台共4,714間堂會,而全台立案廟宇的數目則有12,284間,是基督教會的2.6倍。受到廟宇文化的影響,台灣的人普遍信了主後多多少少仍會帶著民間信仰的模式,每星期到教會對很多人來說是「例行公事」,有事找牧師/傳道禱告祝福,無事安然工作在家帶小孩。信仰無疑是與宗教相似,而在台灣教會,教牧很少為著開拓福音事工而作些事情,當中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不乏是人口老化;教會的內容了無新意;小孩都是跟家人回教會,連為甚麼受洗都不清楚,反正阿公阿嬤叫我洗就洗;教牧只循固有的體制傳統來運作教會。對於信徒真實生命的難處、信仰能否與生活整合、全人的信仰生命有沒有成長,這幾方面根本毫無突破,這樣的台灣教會真的很難發展和傳承福音。

筆者本身是做青少年事工,然而,眼見台灣教會對於青少年事工的牧養只遵從傳統文化,讀經、祈禱、主日崇拜,然後呢?沒有了。對於青少年人的問題和本身的遭遇困難,只用一句:禱告就是了!沒有真正的了解生命和觸動生命,某程度上是因為傳道牧者不知道如何與他們「同行」,只知道「教導」。對於後現代的青少年來說,他們最不需要的是教導,最憎惡的也是教導,他們需要的是同行者,需要在他們受傷、困難和掙扎中,有人與他們同行。他們所認識的、頭腦上認知的都有很多,所欠缺的卻是信仰的實踐。筆者很欣賞盧雲在《喧囂中的寧靜:來自沙漠教父的心靈智慧》一書中提到:「我們的世界,是個喜歡『大』的世界。但是靈性生命的成長,往往卻從『小』開始,小動作、小細節、小念頭、小關懷,都是培育靈性花朵綻放的契機。」台灣牧師或教會欠缺的就是這些「小」,卻因而失「大」。

這種「因小失大」的台灣教會文化令筆者想起神學家祈克果的話,祈克果認為:「所謂的世俗化就是指『順從』,重視身邊的群眾,忙於世間的各種事務,跟隨世俗的智慧,卻忘了自己的本質,忘記了自己的名字,不相信自己,認為不應該做自己,於是選擇較為容易和安全的途徑:成為像其他人一樣,成為一個同樣的樣版,一個數字,跟從群眾。」台灣教會的順從體制,正正就是世俗化的行徑,這只會讓教會愈來愈萎縮。曾經筆者也是從屬於體制之內,失卻了信仰的獨立性,然而,筆者的丈夫卻在行動和文字中再次提醒筆者:基督的信仰是有其絕對的獨特性,而遠離普遍性。就好像「刺鳥」與「旅鼠」,前者是幻想生物,一生在尋找最尖銳和最長的荊棘,讓它往心臟刺入以唱出一生唯一一次讓神也動容的歌聲。後者是實際生物,因容易繁殖導致數目過剩,牠們會自發的集體遷移,也會因為錯誤的判斷湧入海岸集體死亡。這與祈克果認為信仰的獨特性就是基督教的定規相似。因此,他認為罪也是屬於獨特性的範疇,因為基督教將每一個人都看為一個獨立個體和一個獨立的罪人。

教會的每一個人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們這些微「小」的罪人,不是為了盲從教會的體制,認同教會的制度文化,乃是要在神裡面找到和堅持自己的獨特性,才不會迷失,和做到真正的自己。這也是牧者應該要看到和應該要做到的事情,不是為了作個像廟祝的傳道者,只顧打理教會的日常,而傳道者也需要幫助信徒在生命中找到他們的獨特性,並予以牧養。如果傳道者只會跟從體制,為做而做,只會隨流失去,也會令教會萎縮,失去這一代的年輕人。

從今以後 請立遺囑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06/06/2024

終於看了電影《從今以後》,一部懂得說故事的電影,容易引起觀眾的共鳴,進而同情主角的遭遇,不過,當中有些幾十年沒有解決的問題,其實一日就可以解決了,就是立遺囑。既然一同生活幾十年,遺囑的內容也草擬好了,就是欠一個簽名,劇中忽然去世的女角作為一個深懂投資之道的專業人士,豈會不知在現行法例下不立遺囑,其同性伴侶是無法自動獲得其遺產的,不願動筆除了忌諱死亡之外,如何分配遺產恐怕亦是一個令她猶疑的考慮,有些困難究竟是誰造成的?是否一定是其他人的偏見值得商榷。其實不論是否已婚、每個人在沒有遺囑之下財產會如何分配,在香港是十分清晰的,只要沒有血緣和婚姻關係,無法自動繼承全部或部份遺產是常識,不單是同性伴侶、同居男女、情如母女的契媽契女亦很可能一無所有。不過,若果法律的規定不符合當事人的意願,訂立遺囑是最有效的方法,要爭取同性婚姻,因為社會上仍有很大的爭議,恐怕只會曠日持久,但要立遺囑,即時就可以解決。其實,由於不同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不同,例如夫妻感情欠佳、不同的子女關係差別很大、有需要照顧的兄弟姊妹、或者有自己很支持的慈善機構等等,法律原定的安排亦未必符合所有人的心意,因此,物業和財產如何安排,訂立遺囑是最能反映當事人心意的做法。

因財容易失義,對於死者財產應如何分配,就算至親之間都會有不同的需要和考慮,既然死者沒有留下遺囑,亦沒有遺言,作為親人,大家都覺得自己應該有份亦不是全無道理,也是合理的期望。至於身後事的安排,若能清楚寫在遺囑,讓自己信賴的遺產執行人去處理是最理想的,撇開同性婚姻,許多時不同的家庭成員,基於不同的宗教信仰、對死者意願的理解不同、或基於個人的看法,對應該土葬、火葬、海葬,一切從簡還是隆而重之,之後安放何處都容易引起爭拗,若不指定一個人去執行,家人之間有爭拗屢見不鮮。最難處理的當然是名份的問題,兩個同性伴侶的關係能否得到家人的接受,就算通過同性婚姻或民事結合,爭議仍會不斷持續,正如有些長者喪偶後再婚,其子女未必認同和接納其新的配偶,在生時已爭吵不絕,萬一當事人離世的話,爭議如何辦身後事、甚至爭產大家亦毋須覺得奇怪。要處理同性伴侶之間的權益或意願問題,除了改變香港的婚姻制度之外,我們相信更合理的折衷方法是透過修訂現有的持久授權書,擴大其可以授權的範圍,並延續到一個人死後仍然有效,讓每個人都可以授權他最信任的人,在他喪失行為能力或昏迷時,可以代他作出有關醫療或日常生活所需的財務決定,而當事人萬一離世,亦可以代他執行有關身後事的各項安排,至於財產物業則仍然透過遺囑去處理。私人的事務和財物,應該盡量尊重當事人的意願,但婚姻制度涉及整體社會的利益,任何改變都必須由整體社會討論及決定。至於名份更是社會文化的問題,就算最終合法亦不等如其他人一定會認同,更無法輕易改變他人的信念。要共創雙贏,還是要強人所難,要即時解決問題,還是要自製困境,有時只是一念之間。

同運議程LGBT+ Agenda (2024年5月)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30/05/2024

全球

承繼自席捲全球的西方性解放浪潮,其推動性文化改革的核心意識是:任何性傾向和性別身份都是天生、正常、不可改變及道德正當的。透過一步一步滲透文化、教育和法律,它強制異見者消音,並瓦解「性別、婚姻、家庭」等倫理價值。

美國Woodstock的高中學校運動組織長期擔任單板滑雪教練的David J. Bloch,在2023年曾與兩名學生聊天,討論到有關跨性別運動員,他提到基於男性與女性在骨骼和睪丸素方面的差異,令男性在體能上比女性具有優勢,其後他被解僱,他認為也有教練曾被不公平地解僱,他相信必須代表他們站出來,向校區、佛蒙特州校長協會和佛蒙特州教育局提出訴訟,指校方對他作出不合法解僱。2024年1月25日,雙方庭外和解,Bloch會獲得50,000美元的賠償,而代表他的法律機構則會獲得25,000美元,這75,000美元令雙方達成和解,有關和解協議的其他具體細節則有待日後公佈。[1]

2024年4月2日,美國威斯康辛州州長Tony Evers否決了一項法案,該法案禁止就讀高中學校的跨性別運動員依照其性別認同參加運動比賽。該法案已獲州政府的參眾兩院通過。支持法案的共和黨議員認為,這樣能維持對非跨性別運動員的公平;法案的反對法案者卻認為,威斯康辛州的跨性別高中運動員沒有引發過任何爭議事件,擬議的禁令反而是一種歧視,對跨性別青年造成傷害。[2]

2024年2月,位於美國長島的拿騷縣(Nassau政府發出行政命令,禁止容許跨性別運動員參與的女子運動隊伍或組織使用由縣政府管理的公園和運動設施,但這項命令不會影響包含跨性別運動員的男子運動隊。有近20年歷史的業餘運動隊伍Long Island Roller Rebels,為到此命令在3月11日入稟法院,指控縣的領導人禁止女性運動員及跨性別運動員使用運動設施的做法,紐約公民自由聯盟在訴訟中代表該隊伍,事件涉及跨性別運動員的權利已經引發了全國的討論。拿騷縣最高法院在5月10日推翻了有關行政命令,裁定縣政府敗訴。[3]

2024年4月,美國有三宗案件的裁決,牽涉未成年人使用青春期阻斷劑和荷爾蒙等性別確認的治療,以及禁止男跨女跨性別學生參加學校的女子體育比賽。在第一宗案件,美國最高法院在4月15日裁定,愛達荷州可以實施法例禁止未成年人接受青春期阻斷劑、荷爾蒙或手術,這些性別確認的治療,即使仍有挑戰該法例的訴訟在審訊之中。在第二宗案件,俄亥俄州的一名法官在4月16日阻止了一項原本將於4月24日在該州實施的法例生效,該法例禁止對未成年人進行性別確認的治療,以及禁止男跨女學生參加學校的女子運動隊。第三宗案件,聯邦上訴法院在4月16日裁定,西維珍尼亞州不能阻止一名男跨女學生參加學校女子田徑隊。大多數由共和黨控制的州份已禁止未成年的跨性別者接受青春期阻斷劑和荷爾蒙的性別確認治療,同時亦禁止跨性別女孩參加女子體育比賽。[4]

2024年4月8日,梵蒂岡教義辦公室發佈了一份20頁的「無限尊嚴」公告,這份文件對跨性別天主教徒來說是一次挫折,儘管這仍是可以預見的,它所傳達的訊息與阿根廷耶穌會長期以來的信念一致,就是跨性別者應該受到教會的歡迎,不過所謂的「性別意識形態」則不應受到歡迎。梵蒂岡拒絕「性別理論」,有關理論聲稱一個人的生理性別是可以改變的,但梵蒂岡堅信神創造了男人和女人,他們在生物學上是不同的、獨立的存在,人們絕不可以對此進行修改或試圖「讓自己成為上帝」。文件提到「原則上,任何更改性別的干預都有可能威脅到人們從受孕那一刻起所獲得的獨特尊嚴。」不過,文件亦嘗試區分兩種情況,因著拒絕原生性別而做性別確認手術,和因著「生殖器異常」狀況而需要醫療方面的專業人員協助解決問題,這兩種不同的狀況。前者是梵蒂岡不接受的,後者則是可以尋求醫療方面的協助。[5]

2024年4月1日,《仇恨犯罪與公共秩序(蘇格蘭)法案》正式生效,蘇格蘭政府認為這項新措施可以處理仇恨和偏見引發的問題,為受害者和社區提供更大的保障。新法將旨在煽動基於對年齡、殘疾、宗教、性傾向、跨性別身份和性特徵變化的仇恨,並作出威脅或冒犯的行為,列為新的罪行。這些新增的條文會加入到早在30多年前已在全英國實施的仇恨罪的法例中。[6]

明光社

居於蘇格蘭的著名作家J. K. Rowling反對新的法案,她認為這項法案會壓制到被稱為「性別批判」的女權主義者,她們不認同犧牲那些生理上女性的權利,以作為男跨女跨性別者得到權利的代價。[7]

愛爾蘭總理Leo Varadkar早前推動修改憲法,以擴闊家庭的定義及刪除憲法中女性在家庭中角色的句子,但在2024年3月9日舉行的公投中兩項建議都遭到否決,Varadkar承認有關工作失敗。Varadkar推動修憲公投,意圖刪除憲法中「非常舊式的語言」,以承認現代家庭生活的實際存在。有關修憲公投,第一條選民要回答的問題,涉及憲法中承諾保護家庭作為社會基本單位的內容,選民要選擇是否將婚姻作為「家庭賴以建立」的基礎修改為家庭可以建立「在婚姻或其他持久關係之上」。第二條涉及是否接受擬議第40條憲法的修正案,當中刪除了原有句子「婦女在家庭中的地位提供了國家無法提供的共善」、刪除了「即使有經濟需要,如果母親外出工作會令她們忽略家庭職責,外出工作則不是她們的義務」,並增加了句子「國家將努力支持家庭成員相互提供照顧」。然而,兩項建議皆得不到大部份投票者的支持,遭到否決。[8]

歐洲議會副主席Marc Angel,亦是LGBTI(男女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及雙性人等)小組的聯合主席,該小組是由161名成員組成。他在接受訪問時指出,他經常對政客使用仇恨語言感到「震驚」,這包括了他在歐洲議會全體會議上所聽到的話。他認為如果連政客都使用這種語言,很明顯人們也會使用它們。他補充,極右派和宗教極端份子正在傳播錯誤訊息。[9]

明光社

2024年3月27日,泰國國會眾議院三讀通過了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法案。參議院則在4月2日一讀通過了法案,稍後會作二讀和三讀,預計最快或會在7月進行,參議院如最終通過法案,在經泰王簽字後,這項同性婚姻法律便會在120天後生效。[10]

根據馬來西亞媒體《星洲日報》的報道,一名40歲的女子在社交平台X上匿名分享,表示自己很享受單身生活所以不打算結婚,但礙於家人給予的壓力,要求她早日結婚。該女子結識了一名36歲的同性戀男子,雙方「協議結婚」,只作有名無實的夫妻,這樣可停止家人繼續逼婚。女子表示,她和「丈夫」提前做了約定,如果其中一方愛上了其他人,就會立即和平離婚。[11]

 

本地

代號MK的女同性戀者在2018年就本港不承認同性婚姻及沒有提供替代的法律框架承認同性伴侶關係提司法覆核,認為這是違憲,她原獲批法援,其後法律援助署收到舉報電郵,指MK擁有寵物店,署方向MK的律師等人士查詢後,認為她隱瞞財政狀況,遂撤銷其法援。MK就署方決定再次提出司法覆核,曾一度勝訴,後被上訴庭推翻,她早前提終極上訴,有關聆訊成為終審法院首場網上直播的聆訊。終院在2024年3月22日頒下判詞,裁定MK敗訴,判詞指律師有責任向署方披露濫用法援的情況,這些資料不受法律專業保密特權(LPP)保障。[12]

2023年2月6日,終審法院就女跨男跨性別者Q及謝浩霖提出的司法覆核案作出判決,裁定入境處規定跨性別人士必須完成完整性別重置手術才能申請更改身份證上性別記項的政策違憲。港府在2024年4月3日公佈,跨性別人士只需完成「指定手術改變性徵」,及符合「各項修訂資格準則及要求」兩大條件,處方會按個別情況考慮讓申請人更改在身份證上的性別記項,有關修訂已於公佈當日生效。

更改身份證性別兩大條件如下:

條件一:已完成改變性徵的手術

  1. 女跨男:切除乳房(雙側乳房切除術);
  2. 男跨女:切除陰莖及睪丸

條件二:獲入境處處長信納符合以下條件,並作出法定聲明確認

  1. 申請人患有或曾患性別不安;
  2. 緊接申請日前最少兩年內,已持續以另一性別生活;
  3. 餘生繼續以另一性別生活;
  4. 緊接申請日前最少兩年內,已持續接受異性荷爾蒙治療;
  5. 將繼續接受持續的異性荷爾蒙治療,並會按處長就其荷爾蒙水平作抽查的要求,提交相關的血液測試報告。

若然未能或將不能符合條件一提出相關的手術治療要求,或條件二提出,有關接受異性荷爾蒙治療的要求,申請人須提出合理的醫學理由,並提交醫學證明及其他相關的證明文件,以解釋不能符合完成上述相關手術治療或接受異性荷爾蒙治療要求的原因。該等申請會按個案的所有相關事實及情況作例外考慮。

政府發言人指,修訂只涉及更改身份證上「標示性別」,不代表更改「法律上的性別」;修訂也不會影響任何其他政府政策、香港法律下或相關法律程序上,關於性別的處理方法。大律師陸偉雄認為,因新政策未涉及法律上的性別改動,跨性別男生即使身份證性別為「男性」,亦無法享有丁權、侍產假等權利,在遺產繼承上或有影響。不過日常生活中,如出入洗手間遇到質疑可出示身份證,已可解決不少問題。[13]

謝浩霖在4月29日到灣仔入境事務大樓領取新身份證時表示,更換新的身份證有重大意義,結束因為錯誤的身份證引起生活上的各項不便及尷尬,又稱會立即申請更改銀行文件及特區護照等文件的稱謂,並將會繼續進行第二次司法覆核,以追討政府長期拖延換證的法律責任。[14]

本港同性婚禮統籌公司NEXT CHAPTER LGBT與香港逸東酒店合作,於2024年6月25日首度舉辦名為「PRIDE TO WED」的多元驕傲婚禮,擬為10對多元性別及多元性傾向的情侶進行與海外連線的集體婚姻登記及婚禮,爭取婚姻平權。活動正在公開招募參加者,獲贊助的情侶只需支付象徵式的費用,便可取得海外婚姻登記服務,並在香港與美國婚姻監禮人見證下,實時連線進行集體婚姻登記及婚禮。[15]

(資料截至2024年5月10日)


[1] Mike Donoghue, “Fired snowboard coach settles lawsuit for $75K.” Vermont Daily Chronicle. March 7, 2024. https://vermontdailychronicle.com/fired-snowboard-coach-settles-lawsuit-for-75k/.

[3] The Associated Press, “After a county restricted trans women in sports, a roller derby league said, 'No way'.” NBC News. March 28, 2024. https://www.nbcnews.com/nbc-out/out-politics-and-policy/county-restricted-trans-women-sports-roller-derby-league-said-no-way-rcna145444; Parker Schug, “Nassau County's transgender athlete ban struck down in county supreme court,” LI Herald.com, May 13, 2024, https://www.liherald.com/stories/blakeman-faces-more-legal-pushback-on-executive-order,207782?.

[4] Geoff Mulvihill, “Things to know as courts and legislatures act on transgender kids’ rights.” AP. April 17, 2024. https://apnews.com/article/transgender-care-sports-courts-idaho-4bbba11d7cd60916715ba230fa986c88.

[5] Nicole Winfield, “Vatican blasts gender-affirming surgery, surrogacy and gender theory as violations of human dignity,” AP. April 9, 2024, https://apnews.com/article/vatican-gender-surrogacy-abortion-pope-3f84d8eb97f045b0cfb0ec1efa4e614e.

[6] “New Hate Crime laws come into force.” Scottish Government. April 1, 2024. https://www.gov.scot/news/new-hate-crime-laws-come-into-force/.

[7] David Mouriquand, “Police confirm that J. K. Rowling will not be prosecuted after social media comments,” euronews.culture, April 3, 2024, https://www.euronews.com/culture/2024/04/03/police-confirm-that-jk-rowling-will-not-be-prosecuted-after-social-media-comments.

[8] Michael Kealy and Brian Melley, “Irish prime minister concedes defeat in a vote over constitutional amendments about family and women.” AP. March 10, 2024, https://apnews.com/article/ireland-women-constitution-referendum-8eead7fd4ee13e76d77e8322bf348d0d; 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24/mar/10/ireland-referendums-what-went-wrong-and-what-happens-now; 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403100005.aspx.

[9] Mared Gwyn Jones, “Surge in transphobic speech among politicians sparks concern ahead of EU elections, new report warns.” Euronews. February 29, 2024. https://www.euronews.com/my-europe/2024/02/29/surge-in-transphobic-speech-among-politicians-sparks-concern-ahead-of-eu-elections-study-w.

[13] 〈申請更改香港身份證上性別記項的指引〉,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入境事務處,https://www.immd.gov.hk/pdf/the-guideline-tc.pdf;〈跨性別人士改身份證獲放寬 跨女須切除性器官團體對新政感失望〉,《星島日報》。2024年4月4日,網站:https://std.stheadline.com/daily/article/2583949/%E6%97%A5%E5%A0%B1-%E6%B8%AF%E8%81%9E-%E8%B7%A8%E6%80%A7%E5%88%A5%E4%BA%BA%E5%A3%AB%E6%94%B9%E8%BA%AB%E4%BB%BD%E8%AD%89%E7%8D%B2%E6%94%BE%E5%AF%AC

[15] 吳美松:〈港首辦集體LGBTQ+婚禮 招募10對多元性別情侶以2元海外合法登記〉,《香港01》,2024年4月26日。https://www.hk01.com/article/1013963?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是同性戀/跨性別嗎?

何慕怡 | 明光社助理總幹事
23/05/2024

前陣子在不同的場合聽到以下兩段對話:

媽:「你在學校有沒有喜歡的女生呀?」
兒:「當然沒有啦!」

聽到沒有,媽媽心裡其實有點擔心。

媽:「那麼,有沒有女生喜歡你?你有沒有拍拖?」
兒子尷尬地說:「怎麼會呢,我還是小學生,怎會年紀這麼小便拍拖?」

兒子說得有道理,但這位媽媽依然鍥而不捨地追問,而且還分享她在小學時喜歡男生的經歷,希望引導兒子也可以分享自己的性傾向。

你是否以為這位媽媽思想太開放,很想兒子在小學階段便拍拖?不,這只因媽媽擔心兒子有同性戀又或跨性別的傾向。最終,這位媽媽親耳聽到兒子說出原來他也喜歡女孩子才肯罷休,亦立時鬆一口氣。其實,這位媽媽寧願小學的兒子拍拖,也不願聽到兒子有其他性傾向。

路人:你的女兒將入讀哪一間中學?
家長:有兩間學校都接受女兒入學的申請,但我最終選了男女校那一間。
路人:女校那間不是banding比較高嗎?
家長:我寧願選一間男女校,我怕我的女兒在女校感染了同性戀的風氣,那就麻煩了。

原來有父母寧願放棄比較好的中學,也希望讓子女入讀一所男女校,以避免孩子有其他性傾向。

以上兩個真實的對話,父母都用行動表明對孩子性傾向的擔憂。去年,有調查發現,香港公眾對同性伴侶權利的看法在過去10年間有很大的變化,當中60%受訪香港市民表示支持同性的婚姻,比2017年及2013年同類調查為多,這個結果是可以理解的。我們可以接受與跨性別、同性戀者成為朋友,因為我們尊重他們的想法,感受及體諒到他們不容易的經歷。然而,若事情發生在自己的孩子身上,父母是否仍然支持呢?以上兩段真實的對話可見一些端倪。加州是美國第一個通過保障「跨性別」學生法律的州,學生深受LGBT的意識形態影響,而跨性別的學童有上升的趨勢,父母亦感到無奈。最近,加州的父母意識到「跨性別」的禍害,一群父母已發起反對的行動,以保護孩子。這些父母要求若學校發現孩子有兒童心理健康問題,包括性別認同問題,學校須要告知家長。此外,亦要求學校須保障女學生,免得她們在洗手間、淋浴間、更衣室和運動場受到自稱女性的男學生侵害。加州的父母仍在努力爭取以上的訴求,但困難重重。無論是在香港、在美國,父母都是孩子在世界上最親近,最會為他們謀求福祉的人,而不是學校、醫生或心理學家。若調查的題目轉為: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是同性戀/跨性別嗎?相信結果會並不一樣,而這才是大家真正的取態和價值觀,希望大家不要只著眼於自己子女的福祉,也要兼顧所有兒童的福祉。


參考資料:

https://ccpl.law.hku.hk/content/uploads/2023/05/Change-Over-Time-2023-Chinese-Summary-FINAL.pdf

https://dailycitizen.focusonthefamily.com/take-action-and-protect-children-in-california-heres-how-you-can-help/